1、W3C標準的“網頁結構、表現、行為分離,互不干涉搶功”理念
且不說SEO,其實按照這個理念建設起來的網站,網頁打開速度會明顯的加快。因為按照這個理念,網頁將會分成html、css、js三種類型的文件,而css、js又是可以緩存的,所以瀏覽一個這樣的網頁其實就是下載html代碼就行了,速度當然變快啦。
W3C標準不能濫用標簽,代碼冗余,所有不會出現表格那樣多層嵌套的問題。
SEO作用有五:
1、之間的代碼不會很多;
2、網頁META標簽會添加的比較齊全,如keywords、description、robots;
3、被搜引擎抓取的內容,代碼比較精簡,非內容代碼大大減少,文件??;
4、文本會比較靠前。幾乎都在200字內就可以搜索到正文,重要內容;
5、不會出現表格那樣多層嵌套的問題。
2、修飾性圖片文本替換,js、flash文字圖片還原
有些網站為了追求炫眼效果,采用了圖片按鈕,圖片新聞flash切換,文本的js跑到效果……這樣大大將原本屬于圖片,文字鏈接的代碼變成了搜索引擎讀不懂的js代碼、flash,或者是直接插入原本不是內容的修飾性圖片替換了文字。如果這些剛好又包含了熱門關鍵字,那么搜索收錄量將損失很大。
對此按照W3C標準做的話,就可以避免以上問題:
修飾性圖片文本替換:就是說將不是內容而是修飾的圖片變成底圖顯示,不干擾搜索引擎,讓它忽略它。而有增加文字,之后使用css隱藏掉,這樣也增加了可以搜索的文字。常見使用于logo,按鈕,菜單。
3、W3C要求必須添加鏈接標簽的title、圖片標簽的alt屬性
這樣的話,所有的a標簽都會規范的添加有title文本,img有alt文本 。而不是等到要優化的時候臨時的把幾個含有關鍵字的鏈接(描文本)添加上title,圖片加好alt。W3C標準不是為了SEO優化而添加title、alt,而是為了網頁親和力添加它們。
4、合理安排使用
文本加粗,斜體,下劃線
這是語義化標簽都必須做到的一步。所以做到了W3C標準,這個問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做到了。
5、網頁標準可以隨時將重要的內容調前,之后使用css重新定位。
例如頁面效果圖中中間的文字比較重要,可以先把重要的內容放在左邊的代碼的前面,方便搜索引擎,之后使用css將它調會到效果圖的位置。
6、網頁標準提到的好處
更少的代碼和組件,容易維護
帶寬要求降低(代碼更簡潔),成本降低。
更容易被搜尋引擎搜索到
改版方便,不需要變動頁面內容
提供打印版本而不需要復制內容
提高網站易用性。
SEO的另一半工作是編輯,編程
編輯涉及的工作有:頻道欄目的設計、取名,頁面的布局(關鍵詞的位置安排),創建欄目時,錄稿時,文件夾,文件的取名;關鍵詞管理,了解當前使用的關鍵詞流行度,競爭度;專題、當前熱門的關注;錄稿時關鍵詞的提煉、圖片alt的插入習慣;與同類型網站的交流,交換鏈接
編程涉及的工作有:頁面實現靜態化;URL實現偽靜態,使用re_write重寫技術;本站系統搜索中關鍵詞的搜索功能,實現網站各個頁面的關鍵詞網;維護服務器,穩定服務器。評論的廣告過濾;自動將關鍵詞加粗、添加含有title關鍵字的鏈接;避免網站過多死鏈接,提供死鏈接自動刪除或修復功能;相關文章取文章鏈接格式:先是關鍵詞相同的關連,二關鍵字與標題的關連,文章內容與關鍵詞關連。
所以制作完成符合W3C標準的網頁后,你只是完成了50%的SEO工作,還有另一半需要編輯,編程共同完成。其它的作弊,或者是刻意重復關鍵詞,body之間代碼的開始或結束增加關鍵詞出現機會是沒有必要。
制作、編程是SEO的打地基
網站的制作、編程與編輯:就好比建設一座大廈,網站制作、編程是“建筑工程師”、“建筑設計師”,編輯就是使用的老板。工程師按照老板的需求,做好地基,樓架,之后的美化,裝修就看老板了。
沒有好的制作,符合搜索優化的代碼結構,那么無論編輯的水平怎么樣,搜索引擎也不會有好效果。但也可以看到:“地基”打好以后,隨著時間的增長,編輯的作用效果就會原來越明顯,因為地基不需要經常變動的。一動就是傷筋骨的“大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