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
區別傳統個體經濟,“新個體經濟”主要面對互聯網用戶,通過發揮個體創新創意能力,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發展新個體經濟,有著開辟消費和就業新空間的雙重使命。而具有新個體經濟特點的網絡直播行業,目前已成為我國互聯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如今,網絡直播從業人員數量、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壯大。以酷狗直播為例,截止2019年底,在酷狗直播平臺從業的網絡主播人數已達50萬,他們憑表演唱歌才藝、售賣數字音樂、分享音樂知識等來獲得人氣和收入,成為“新個體經濟”的從業代表。
直播“微經濟”破題“就業難”
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下經濟受沖擊,傳統產業開始“觸播”。直播+電商、直播+旅游、直播+演出……一夜間,傳統產業在各大網絡直播平臺遍地開花,直播帶貨的業績更是屢創新高。網絡直播帶來的巨大消費場景,不僅拓展了傳統產業的營銷渠道,也帶來互聯網平臺“個體經濟”的就業趨勢,“網絡主播”被納入很多人的擇業選擇。
“開始想一個音樂人跑來當主播這件事,會不會讓別人覺得不好,后來我想明白了,本來你就是給大家寫歌,能把音樂作品帶給大家是最終的目的,不用拘泥于形式。”在酷狗直播平臺直播了9個月的音樂人陳柯宇表示,作為一個做原創音樂人,他把直播當做一個宣傳渠道,隨著和粉絲的溝通增加,也讓他越來越適應這份“新工作”。
此外,直播行業的消費模式,帶動相關實體產業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為主播群體帶來實際收益。入駐酷狗直播5年的小倩,如今已積累了95萬直播粉絲、114.7萬音樂粉絲,數字專輯銷量突破90萬張,而這90萬張中有不少是從直播間賣出的。在酷狗直播平臺,數字專輯可以以直播打賞禮物的形式出現,粉絲購買數字專輯支持主播,是數字經濟新消費模式的體現,也進一步推動了傳統音樂產業發展。
從業者需要掌握“新技能”
數字經濟大潮下,眾多互聯網平臺的崛起讓社會就業模式正在從傳統的“公司+雇員”向“平臺+個人”轉變。從業者有了低門檻、多元化的創業機會,知識、經驗、技術、特長都可以帶來收益。而另一邊,面對互聯網平臺的日新月異,網民對網絡內容的需求更迭,需要新個體經濟的參與者擁有新思想、新觀念,甚至要具備一定的新技術,才能適應和把握新個體經濟時代的機遇。
例如,網絡直播行業雖然可以為創業者們帶來收入,卻并非只是坐在電腦前唱唱歌、跳跳舞、推介推介產品那么簡單。在酷狗直播入駐5年的音樂人陳皓宸認為,他能有今天的成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很多人做直播幾個月就放棄了,可能適應不了這個環境,適應不了一個人很孤單的這份職業,我能成功首先是堅持下來了。”
成為一名網絡直播從業者,除了持之以恒外,如何在首次“觸播”快速入門適應也是個學問。近年來,一些頭部的網絡直播平臺陸續開通面向主播的培訓課程,為主播提供專業化教學,幫助他們快速適應新就業環境。
成立于2018年的酷狗直播學院,就是為平臺音樂人、主播、戲曲演員、院校演員提供培訓、考核、認證一體化的直播教育平臺。學院為主播學員們制作專業音樂課程,也注重法律意識與道德責任感的培養,引導他們掌握粉絲互動技巧,也提升精品文化內容創作的能力。
酷狗主播代表紅格格,畢業于西南大學音樂學院,曾是一名音樂老師。雖然有不錯的音樂素養,但初入直播行業,也十分緊張。“不知道如何面對鏡頭,不會跟粉絲互動,開播會緊張得手抖”紅格格在平臺直播學院的培訓后,慢慢摸出門道,將專業所學與直播技巧合二為一,成為如今擁有43萬粉絲的人氣主播。
“直播+”激活消費新市場
《意見》提出的總體目標是,更有效發揮數字化創新對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帶動作用,推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經濟等邁向新階段。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新個體經濟提供了更大舞臺,同時也極大豐富了個體經濟的內涵和外延。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直播電商行業總規模已達4338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9000億元。據商務部統計,只2020年一季度的電商直播就超過400萬場。除此之外,云旅游、云觀展、云健身、云買房……“宅經濟”已經成為市場熱點。
例如新冠疫情期間,酷狗直播聯手音樂人及美學教育機構上線公益性質的“少兒音樂課堂”,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在家長陪伴下學習到音樂啟蒙、音樂劇表演、古箏等十余種課程。平臺推出的酷狗“云享樂”系列直播活動,攜手音樂人、餐飲、劇院等機構,開展一系列包括云音樂會、云健身、云餐廳等系列直播,共涉320場活動,觀看量6560萬次。在酷狗直播一場“吃援湖北 為鄂下單”的活動中,6小時賣出了5千斤香米、秭歸臍橙等農產品。
新個體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就業和消費增長,培養大眾創新創業精神,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有著重要推動作用。然而新業態下的多樣化就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如:轉變大眾的傳統就業思維,增強“新個體經濟”就業者的吸納能力等,所以進一步優化利于“新個體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仍需要政府、互聯網平臺、從業者及公眾共同思考,共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