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移動支付在我國的快速發展為百姓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衣食住用行方方面面的消費需求,“掏出手機掃個碼,不用現金不刷卡”已經成為用戶消費的日常。但是,在用戶享受便捷消費的同時,不法分子盜用用戶個人信息、盜刷用戶賬戶的案件也屢見不鮮,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為威脅資金安全的風險源頭之一。
對于用戶賬戶安全風險的防范,不僅需要政府、企業聯手筑建安全壁壘,更需要用戶切實掌握金融安全知識,警惕信息安全隱患。中國電信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翼支付提醒用戶,提高風險意識,謹防個人信息泄露,是杜絕不法分子將黑手伸進自己“錢袋子”、確保賬戶資金安全的關鍵。
信息安全無小事,保護個人信息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證件、銀行卡等轉借他人使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留下個人金融信息。
三、盡量親自辦理金融業務,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謹防個人信息被盜。
四、提供個人身份證件復印件辦理各類業務時,應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如“僅供申報**信用卡用”,以防身份證復印件被移作他用。
五、不要隨意丟棄刷卡簽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等,對寫錯、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應撕碎或用碎紙機及時銷毀,不可隨意丟棄,以防不法分子撿拾后查看、抄錄、破譯個人金融信息。
六、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號碼、手機短信和郵件。警惕向您詢問個人金融信息的電話及電子郵件,在任何情況下,法院、警方都不會要求您告知銀行賬戶、卡號、密碼或向來歷不明的賬戶轉賬,如遇到此類情況,應予以拒絕,必要時立即報警。
網絡消費有陷阱,養成良好習慣,防范安全隱患:
一、網絡支付應使用“數字+字母+特殊符號”組合的高安全級別密碼,并定期更換密碼。不要將所有網絡支付賬戶都設置相同的登錄名和密碼。
二、網上支付要登錄正規網站操作,不登錄非法網站,不點擊短信、網絡聊天工具或網站中的可疑鏈接。
三、慎連免費Wi-Fi,連接免費Wi-Fi時不登錄網上銀行和網上支付賬戶進行賬戶查詢、支付等操作。
四、不要輕易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以免不法分子將木馬病毒、釣魚網站鏈接制成條碼,竊取用戶信息。
五、如網絡支付賬戶出現風險,要及時撥打支付機構客服電話凍結支付賬戶,并撥打銀行客服熱線掛失支付賬戶綁定的銀行卡,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據了解,針對當前社會上多發的安全問題,翼支付已經建立起覆蓋用戶消費全過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完善安全隱患防范機制,為用戶提供安全穩定的支付服務。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防火墻”不僅需要政府、企業,也需要用戶不斷不斷提升金融知識和技能,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確保“錢袋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