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音箱的進化終點:全場景AI助手
- 小度助手的破圈新戰事:走出家門
- 小度助手破圈的核心思路:產品是根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羅超頻道(ID:luochaotmt),作者:羅超頻道,授權轉載發布。
8 月 8 日,在深圳召開的 2020 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上,百度副總裁、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總經理景鯤在正式演講前,對場下觀眾進行了一次即興調研:大約有50%的人舉手表示自己最近半年經常使用手機上的智能語音助理,大約70%到80%的人舉手表示自己最近半年經常使用家里的智能音箱,這一結果連景鯤本人都倍感意外。
這樣的結果在第三方數據里可以找到解釋:Business Insider Intelligence的調研報告顯示,智能音箱面世 5 年來成為增速最快的科技產品,甚至超過了智能手機當年的增長速度。中國已成為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場,來自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 2020 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1908. 6 萬臺,同比增長22.7%。疫情對電視、手機等影響都比較大,智能音箱卻逆勢增長。
智能音箱的本質是智能助理的硬件載體,而智能助理則是移動互聯網后的又一個入口級平臺,因此被科技巨頭寄予厚望。國外微軟將小冰獨立運營,國內百度在疫情期間發布四款新品鞏固智能音箱市場的優勢地位,天貓精靈架構升級,騰訊收購搜狗的可能目的之一是要用后者擅長的語言AI技術,來強化其智能助理業務,也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在研發智能語音助理。在互聯網巨頭外,手機、電視巨頭均在布局,智能助理市場戰火似乎即將升級。
小度智能音箱在多家機構報告中均名列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第一,小度助手則已是事實上的最大的對話式AI操作系統,擁有500+合作品牌、 4 萬+開發者,在家庭、酒店/地產、車載與隨身場景名列第一。如今,小度正在積極擴寬邊界,創造增量市場,而要做到這一點,要靠今年景鯤在多個場合提到的一個關鍵詞:“破圈”,這是小度助手未來的核心發展方向。
智能音箱的進化終點:全場景AI助手
在景鯤看來,AI助手一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最初在手機上以內置的語音助理出現,具有較強的工具屬性,對底層語音交互技術有較強依賴,Siri是代表性產品,如今智能助理是手機基礎功能,不過更多是設置鬧鐘、查詢天氣這樣的工具服務;智能音箱則是智能助理首次以獨立產品出現,包括后來延伸出來的智能屏產品,均與硬件100%綁定,硬件核心能力就是AI助手的能力;如今智能助理邁入場景時代,出現了日益豐富的產品形態,覆蓋不同場景,針對不同用戶群提供綜合服務。
Siri已面世 9 年,智能助理們都在不斷進化,不過智能程度距離電影中的機器人管家依然有不小距離。景鯤認為,AI助手要提供真正的“智能生活”服務,離不開三大要素:
首先是多模態交互技術。從逆人性的按鍵鼠標到簡單易學的觸摸互動再到“動口不動手”的語音交互,人們總是期望以最自然、簡便和高效的方式去與機器交互。語音是人機智能交互的核心卻不是唯一,景鯤認為,很多場景下眼神、手勢等交互會更適合,設備甚至可以感知用戶情緒、意圖,自適應判斷,實現多模態交互。
其次是差異化群體服務。智能音箱等設備面向不同用戶提供相同服務,但家庭成員需求不同,要滿足特定人群的專屬需求,智能音箱延伸出不同細分品類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時基于成熟的AI技術,一個設備可以基于聲紋識別等技術,更好地理解不同用戶,給予個性化滿足。
最后是多元應用場景。就像互聯網支付從線上延伸到線下一樣,智能助理也在從手機到家庭再到更多場景擴展,如酒店、車載、隨身與工作等等。當用戶在手機或者家庭使用智能助理后,就會養成AI交互的習慣。小度助手月交互次數已從 2018 年的 2 億次,激增到 2020 年 3 月的 65 億次,疫情期間人們居家時間變長,小度使用程度高度增長且增幅高于手機,人們的AI交互習慣被培養起來后,在更多場景下,會出現相關需求。
基于上述判斷,小度助手在 2020 年將“破圈”二字作為發展的新重點,景鯤認為智能助手“破圈”也將激發行業下一輪高速發展,并催化后疫情時期家庭場景新機遇。
小度助手的破圈新戰事:走出家門
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正式面世于 2015 年,中國智能音箱三巨頭小度、天貓精靈與小米AI音箱 2018 年前后姍姍來遲,不過,基于中國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巨頭們真金白銀的補貼,中國快速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場,且增速保持第一,綜合第三方數據來看,中國智能音箱存量已在 7000 萬臺左右。不過,中國有3. 5 億家庭,智能電視存量達到2. 8 億,且每年依然有近 5000 萬臺電視出貨,智能音箱依然只屬于少數“先鋒家庭”的設備。
景鯤透露智能音箱存在較多的一個家庭多個設備的情況,小度單用戶平均設備數量是超過 1 的,這意味著,未來所有家庭都會有至少一臺智能音箱。
更重要的是,智能音箱只是智能助理的載體之一,用戶對智能助理的需求不只在“家”才需要,搭載智能助理的硬件市場規模將遠大于電視與手機,所有互聯網用戶都會成為智能助理用戶,而要實現100%的滲透,一定要“破圈”。小度的“破圈”將如何做?
1、場景的破圈,即讓用戶在更多場景更多使用小度智能助手。
家庭場景本身比較封閉,一則老人與小孩用戶距離互聯網遠,二則硬件更換周期較長,因此相對于個人與辦公場景而言,數字化進程相對慢一些,但是,家庭場景又十分重要,因為人們大部分時間在家里,而且主要的生活是在家里。基于此,家庭場景的數字化很有價值。小度做智能音箱、智能屏等等不同設備,先是吃透家庭場景,且不局限于客廳場景,針對臥室、廚房等場景均有服務。
更重要的是,小度要“走出家門”。
一方面,小度在B端與酒店/地產物業合作,幫助對應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現已進入 10 萬間酒店客房,包括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使用小度的酒店智慧客房可以賣出更高價格、得到用戶更多好評,也成為小度的一道免費的展示窗口;小度還與碧桂園等頭部地產巨頭合作前裝模式。在酒店/地產物業這一場景,小度絕對領先倒不讓人意外,因為酒店/地產跟家一脈相承。
另一方面,小度在C端走出家門“上車”和“隨身”。汽車是語音交互的黃金場景,如何讓高端新車都具有智能交互能力,小度車載系統依托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智能交通與智能車聯的資源“上車”,市占率領先且迅速提升,同時小度在 2018 年就發布了小度語音車載支架,將智能音箱“搬”到車上,多年來在電商平臺長盛不衰,京東上相關產品有幾十個,小度自營店評價超過 15 萬。
在隨身場景中,小度助手與多家頭部兒童手表合作,成為兒童手表頭部應用之一;小度與DOSS合作推出了內置小度的藍牙耳機,在隨身場景,小度下半年還將有新品推出。
最終,小度場景破圈的目標是在不同場景無處不在,讓手表、智能屏、智能音箱、電視、手機等等設備的語音助手賬號互通,給用戶提供無縫的智能生活體驗。
2、人群的破圈,即讓更多人用上小度智能助手。
正如前文所言,智能生活三要素之一是“差異化群體服務”,基于已有產品向不同人群強化功能與服務,形成“尖刀效應”撕開市場。
“尖刀效應”是近年來市場營銷行業興起的概念,企業面向特定消費群體推出的針對性極強的攻擊性產品,就是“尖刀產品”,其會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具有以下特征:產品性能強、外觀精美、使用便利、代表一個品類、獨特的品牌名稱,有質量區隔和與消費者有互動溝通。
小度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四款產品就體現出這樣的思路:小度教育智能屏、小度智能早教機面向學生和兒童用戶,小度智能屏Air與小度智能音箱 2 紅外版針對改善型用戶,它們都屬于智能音箱/智能屏,且主要是在“家庭”這一場景,但針對特定人群進行了一些特別設計或功能強化。
人群破圈不難理解,就像智能手機到后面延伸出自拍美顏手機,老人機,游戲手機等細分品類一樣,都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場景的破圈與人群的破圈是小度獲取下一波增長的關鍵,要實現破圈,小度的核心思路是產品。
小度助手破圈的核心思路:產品是根
從根本上說,每一產品都是為解決問題而提供的服務,智能助手的出現表面看是解決人機交互問題,深層次看則是解決人們獲取信息與服務的問題,因此智能助手被視作是下一代搜索引擎與下一代推薦引擎的結合體,因此智能助理的發展最終要回歸到產品,技術只是實現產品的手段,補貼只是推廣產品的模式,應用則是豐富產品的功能。
景鯤表示:“解決問題的本質:產品是根。產品做好才有可能可持續發展下去,很多時候通過大的資本催化,產品用戶沒有黏性發現資本不催化泡沫就破滅了,對小度來講做好產品是非常關鍵的。”
基于“產品是根”這一邏輯,隱藏在“小度如何破圈”這個問題背后的問題,實際上就很簡單了:“小度將如何做產品”,即小度會如何規劃、實現與銷售產品。
首先,產品的規劃圍繞場景與人群的“破圈”,回歸用戶需求,而不是競爭或者跟風思維,從景鯤回答羅超頻道的提問:“小度是否會進軍智慧屏市場?”可以看出其中不同。
2014 年智能電視興起, 2019 年智慧屏概念出現,華為、TCL、創維、蘇寧小Biu們都在布局,智慧屏本質上是更加重視AI能力的智能電視。而小度作為帶屏智能音箱的開創者已占智能屏的半壁江山,鑒于人對視覺是貪婪的,大屏體驗更好,因此理論上小度智能屏存在“變大”的可能性。因此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是:小度會入局智慧屏市場與華為、TCL們競爭。對此,景鯤的思考是:
1、智慧屏是屏+智能,智能屏是智能+屏,前者用戶期待是在大屏上進行沉浸式消費,智能交互是錦上添花,讓體驗更好,智能屏是相反的邏輯。用戶的預期是截然不同的,“用戶可能會有一個整塊時間才會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不會有 5 分鐘時間打開電視的情況”。而用戶使用小度智能屏,原先就有找信息、問問題、找百科、找視頻等需求預期,屏幕會讓這些需求得到更好的解決(一些場景下,屏幕越大越好)。
2、一個產品形態需求越分散、越廣泛商業機會越大,需求越單一、越聚焦,越容易形成功能性設備,比如空調、風扇、抽油煙機,就屬于單一功能性產品;而智能手機可以完成太多的事情,想象空間更大。搭載智能助手的智能設備如智能音箱、智能屏,跟智能手機特性更像一些。
3、軟件附著在不同硬件上會有不同價值,比如智能助理在手機上的使用程度就不如智能音箱高,這是使用場景、硬件性能與用戶習慣等多重原因決定的。“AI助手附著到不同硬件,消費者有不同預期。”
“很多用戶反饋想要大屏的小度,因此小度一定會做。”但是景鯤明確大屏的小度一定是“小度方面的延伸,各種想象力方面的延伸,而不是另外一個方向延伸”。翻譯一下,就是小度不會去做新品類,而是基于現在的產品思路做智能屏,只是屏幕更大而已。
對于做什么不做什么產品,小度是從用戶需求角度去思考的,而不是外部競爭或者趨勢。當時小度在行業率先推出帶屏智能音箱已經體現出這樣的思維方式,帶屏智能音箱名字有些拗口,很多人認為既然是智能音箱還帶啥屏?如今智能屏證明了自己,成為智能音箱市場最大增量。
其次,小度產品的實現將以核心AI技術驅動,同時致力于構建智能助手開放生態。
如何做出“尖刀產品”去撕開不同人群破圈,如何做出新品類去滿足不同場景需求,如何保持產品體驗的競爭力?小度產品實現主要會抓兩個關鍵點:
一個是技術層面。相對于三五年前今天的智能語音技術已有突飛猛進的進展,準確率更高、語義理解能力更強,喚醒能力更強,甚至已支持多輪對話,不過智能助手依然不如人聰明,未來智能助手要具備視覺等多模態交互能力,破圈則要面臨很多用戶的復雜方言,技術挑戰更大。
依托百度大腦、飛槳等百度AI技術基座,小度自身在智能助手相關技術上大舉投入,千人團隊70%是AI研發人員,主攻交互,包括用戶識別準確率、喚醒準確率、理解準確率,在行業一直領先,未來將深耕眼神喚醒等多模態交互,且讓小度基于自學習引擎不斷進化,“AI助手的競爭本質是以技術為驅動的產品競爭,不是一個模式的競爭。”
另一個是生態層面。智能助手跟智能手機一樣,什么都可以做,而要實現這一點,沒有任何一個公司可以做到,因此都是建生態的模式。在這一點上小度的生態有兩個維度:
技能服務生態,在百度自有生態的內容與服務外,聚集 4 萬+開發者,已是最繁榮的智能助手開發者生態。AIoT生態,這一點,景鯤篤定認為,開放會贏過封閉,因為用戶想要更多選擇,沒有誰會只買一個品牌的設備,因為任何品牌都不可能做到大一統,小度雖然會做硬件,但是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資源與邊界。且在對接第三方硬件時小度十分謹慎,不會單純意義追求規模,不會對不需要智能助理的硬件去做適配,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
最后,產品的銷售補貼前提是持續健康發展,商業化前提則是確保用戶體驗。
智能音箱第一階段的增長,補貼起到很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小度依然有微補貼,硬件層面是虧損的,整個行業全部都是這樣的現狀,“破圈”的小度會堅持補貼戰略嗎?在景鯤看來“補貼不補貼首先看產品根能不能站的住?”智能音箱補貼一方面降低用戶嘗鮮門檻,另一方面讓供應鏈成熟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不過商業的本質是要賺錢,因此產品或者業務要回到相對健康的狀態,“大家知道可以虧錢,但是虧錢是在可控的規模下,同時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繼續虧錢。”接下來,小度的補貼會繼續,特別是針對破圈新品,補貼可以降低用戶體驗門檻。
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硬件一直的理念是硬件不賺錢甚至虧錢,再通過互聯網服務賺錢,智能音箱也在實踐這一條路,小度助手、小愛同學與天貓精靈均在探索商業化。小度目前已有數千萬存量,搭載小度助手的設備激活去年就超過了 4 億,不過,景鯤表示,商業化目前不是小度考慮的重點,“行業尚未到大規模盈利的狀態。”因為市場規模還不足夠大,小度會做一些商業模式的探索,在產品體驗用戶可接受的前提下才會落地,最終等待市場上規模,再大規模商業化,景鯤認為這一節點可能要等待 18 到 24 個月后。
景鯤在百度內部協同辦公平臺如流上的簽名是“創造性張力”,小度的愿景是成為《鋼鐵俠》電影中的智能管家“賈維斯”一樣無處不在的智能助手,然而現實距離愿景依然很遙遠,“愿景很高,現實很殘酷,才會產生很高的張力,看到差距才會突破性往前走”,這樣的創造性張力是整個行業都急需的,破圈而不是爭奪存量市場,才是智能音箱與智能助理行業獲取增長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