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12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的“2022數字化轉型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以“數字原生、產業新生、價值共生”為主題,現場公布了首屆“鼎新杯”數字化轉型應用征集活動結果,并發布了IOMM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數字化可信服務等評估結果。
在數字政府評估結果中,天翼云通過了“政務云解決方案”最新評估,以及“數字政府智慧中臺”最新評估。據了解,信通院政務云系列評估標準涉及平臺能力、安全保障、應用成效等維度,要求嚴格,入選難度大,天翼云通過兩項評估,突顯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實踐能力。此次,天翼云“翼流”全域數字融合無感通行數字孿生收費站案例還榮獲了行業融合應用三等獎。
在8月11日 “云邊端一體化賦能政企數字化轉型”分論壇上,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專家胡建鋒發表了“云邊端協同,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題演講,介紹了天翼云的算力資源、布局及應用實踐。
當前,云計算進入普惠發展期,同時邊緣云分析、處理和存儲規模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據IDC預測,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將達到2506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5.9%。2025年全球ICT基礎設施市場將達2500億美元,將有75%的企業數據在數據中心以外的邊緣端進行處理。
隨著我國5G商用和邊緣計算的爆發,落實云邊協同被提上日程。《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協同發展云服務與邊緣計算服務”;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指出,要“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政策利好將進一步加快云邊深度協同,持續推動技術與產業融合。
胡建鋒表示,天翼云依托“2+4+31+X +O”資源布局,打造了天翼云4.0分布式云,實現了一云多態、一云多芯、一張云網、一致架構、統一調度、統一運維。基于“2+4+31+X +O”的算力布局,天翼云將算力進一步下沉至邊緣,根據客戶業務位置的不同,分為淺邊緣ECX智能邊緣云、深邊緣iStack邊緣一體機、最邊緣iBox邊緣盒子,由此實現泛在算力、全景覆蓋、全新互聯、全新服務的愿景和目標。
淺邊緣ECX智能邊緣云,擁有近400個節點,可提供IaaS層所需能力,具有低時延、高吞吐的性能,支持低成本部署、便捷交付與管理。同時,天翼云一城一池預置大量帶寬接入骨干網,可就近提供邊緣數據、視頻接入。
深邊緣iStack一體機,是基于超融合技術的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部署在邊緣業務現場,能夠提供大連接、低延時、大帶寬、本地化的場景化服務,解決客戶“最后一公里”的連接和計算供給問題。
最邊緣iBox邊緣盒子依托智能本地算力節點,能夠直接與設備端連接,實現本地實時計算和推理。作為一款云邊協同、可提供多種AI算法的智能產品,iBox可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海量物聯網數據中,為各類場景提供基于 AI 識別模型的智能服務。
為將各種算力進行統一調度和分發,天翼云自研涵蓋資源管理平臺、算力調度引擎、算網大腦的算力分發網絡,能夠進行靈活的算力調度,助力客戶實現按成本調度、按體驗調度等多種調度策略,達到對算網資源的全局智能調度和優化,有效促進算力的流動,實現業務性能和成本的最優。
此外,天翼云在中心云和邊緣云的云邊協同方面早有布局,并從三方面完成云邊協同。在業務協同方面,由云端完成AI訓練,模型下發邊緣完成業務推理,業務數據回傳云端繼續優化模型;在資源協同方面,云端調度邊緣資源滿足業務變化,也可對邊緣應用進行部署和升級;在網絡協同方面,云間高速讓云邊網絡互通,通過SD-WAN控制器、163/DCI或獨享云專線,實現資源安全互訪。基于云邊資源合理管理調配,天翼云正不斷推動分布式云時代加速到來。
在云邊協同方案具體應用場景方面,天翼云也有實踐。如直播領域中,天翼云極速直播基于天翼云自研的算力底座,充分利用算力編排和算力調度的能力優勢,有效優化產品的研發和運營效率,助力極速直播的精細化運營。在工業領域的產品質檢環節,天翼云iBox邊緣盒子可自動發現缺陷產品并主動告警,有效地降低時延,減少生產損耗,助力工廠高效提升產品品質。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通過云邊端協同加快數字化轉型,賦能業務創新,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實現云邊端協同也面臨著節點管理穩定性、算力調度復雜、數據安全等挑戰。這就需要云服務商一方面協同產業鏈上下游聯手建設良好的生態體系,另一方面則要不斷精進技術、完善服務,規范行業標準并加強行業自律,從而推動云邊協同產業步入高速度、高質量、健康有序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