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自從去年年底英特爾推出第十二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后,再次給原本萎靡的 PC 市場重新注入了新鮮血液,根據調研機構 IDC 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第四季度傳統 PC 設備 ( 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 ) 的全球出貨量達到 9270 萬臺,同比增長 1.0%。而 2021 年全年的 PC 設備總出貨量達到 3.488 億部,比 2020 年增長 14.8%。這是 PC 市場自 2012 年以來的最高出貨量水平。
而幫助整個 PC 市場交出這份答卷的背后功臣 Intel 和 AMD 自然也是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績,前者第四季度收入為 195 億美元,同比增長 4%,全年收入為 74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2021 年 Q4 及全年營收均創下記錄;后者的全年利潤為 31.6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99%,營業收入為 164.34 億美元,同比上漲 68.33%。
(圖源:AMD 官方)
正當不少人都認為 PC 市場已經度過頹勢,即將迎來一波新的春天時,Intel 和 AMD 兩位巨頭卻給出了一份讓人有些失望的答卷:Intel 的營收下滑,是 30 年來的首次虧損;而 AMD 雖然在 2022 年第二季度的利潤和營收超過了預期,但在公布財報后股價暴跌,最高跌幅為 6.59%。
AMD 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博士也在財報會上表示第二季筆記本電腦銷售額增速迅猛,但公司對于第三季度的 PC 市場并不保多大希望。兩家巨頭同時出現頹勢,基本可以宣告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PC 市場又要重新跌入谷底了。
根據之前 Steam 的硬件調查數據統計,從 2017 年 6 月開始,GTX 1060 就一直是 Steam 上使用人數最多的顯卡,在前后經歷了 20 系和 30 系的洗禮后,它的地位依舊巋然不動,當然使用更老舊顯卡的用戶也大有人在。從這份報告中我們基本可以看出 PC 市場的競爭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激烈,起碼不會像手機市場一樣。
圖源 Steam
與智能手機不同,大多數用戶根本不需要一臺高性能的 PC,隨著智能手機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PC 也逐漸被消費者當做是一個單純的生產力工具,只要能夠穩定流暢地運行一些辦公軟件便足夠。就算是那些喜歡玩游戲的用戶,也不會像手機那樣兩年一換或是一年一換,而且游戲廠商們為了保證游戲的銷量會相當注重游戲的優化,讓那些用著五六年前配置的用戶依舊可以獲得一個相對不錯的游戲體驗。
圖源育碧官網
再加上其他的數碼產品也在逐漸剝離原本只屬于 PC 的優勢,例如智能電視剝奪了互聯網視頻功能,PS5、Switch、Xbox 等游戲主機也剝離了一部分游戲屬性,之后 PC 的升級速度只會越來越慢。
圖源:pexels
換句話說,如今 PC 市場難以取得增長,最大的問題在于廠商們無法通過性能去提升用戶的購買欲,因此在我看來,哪怕今年 AMD 和 Intel 再放出大招,也很難推動 PC 市場重回巔峰,在短期增長后,PC 市場依舊會重新陷入長期萎縮的狀態。
貌似這么說有些悲觀,實際上 PC 市場曾多次因為一款現象級游戲的爆火而帶動了不少消費者去提升自家電腦配置的情況,最典型的莫過于 2004 年火爆全球的魔獸世界以及 2018 年的 PUBG,這兩款游戲的誕生直接讓 PC 市場的平均性能翻了個番,不管是網吧老板還是個人用戶都在這段時期為 PC 市場貢獻了巨大收益。因此想要鼓勵消費者們再次統一去提升 PC 性能的話,就必須有一位游戲廠商能站出來并推出一款頂級的國民級大作。
當然,在我看來,想要復刻 PUBG 和魔獸世界的成果還是相當之困難的,一方面如今市面上存在不少高質量的 3A 大作,玩家們對游戲也越來越挑剔;另一方面如同雨后春筍般涌出的大量手游也開始逐漸分食端游的蛋糕,用戶數量隨之減少,自然很難再有一款真正的現象級游戲了。
PC 市場之所以能夠在前兩年迎來逆勢上漲,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突如其來的疫情,學校從線下授課改成網課,企業也改為在家辦公,尤其是國外企業在家辦公的時間比國內更長。一開始還有不少用戶試圖用手機去替代 PC,但生產力這個東西僅靠手機是不可能完成的,直到這時很多消費者才發現家里的電腦已經過于老舊無法正常使用,于是便迎來了一波換機熱潮,這種突發的換機需求與購機需求,幫助 PC 和平板等設備銷量大漲。疫情是 PC 市場銷量大漲的直接原因,但這個因素不可持續也不可復現。
除了消費者對 PC 的需求日漸下滑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 PC 的產業鏈在這兩年受到了一定影響,根據數據統計機構 Canalys 的數據顯示,由于上海和昆山等地區的工廠效率下降,給整個 PC 市場帶來了巨大影響,產品的交付日期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延遲。
雖然在 2022 年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妥當,但之前留下的影響不是說短時間內就能徹底消除的,所以從市場供應的角度來說,當前的市場供應不足是電腦下降的短期原因之一。
拋開短期的影響不談,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 PC 市場的主要進化方向大概有三:
第一,個人電腦的需求依舊會下降,因為隨著智能終端的不斷發展,PC 不再是唯一的互聯網接入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會繼續蠶食 PC 的價值,需求量自然而然會繼續下滑。只要能做一樣的事情,誰會在乎設備的形式呢?
雷科技版權圖,禁止侵權
第二,企業 / 商業的電腦需求可能會持續增加,隨著 5G 網絡及相關生態應用的完善,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采用云技術以及全面數字化。畢竟比起傳統 PC,云辦公不需要用戶一次性花費太多資金去購置電腦,雖然它也是采用收費制度,但在資金方面的壓力確實沒有那么大。
第三,PC 的壽命還會得到進一步的延長,前文就曾提到,哪怕是游戲用戶用著六年前硬件配置的用戶也大有人在,更別說那些只在 PC 上使用輕度應用的用戶了。實際上除了部分頂級 3A 大作和視頻渲染等高負載應用對配置的要求越來越高外,大部分應用對性能的需求都停留在好幾年前,隨著 CPU、顯卡等硬件的進一步進化,PC 的換機周期只會越來越長。
圖源:英偉達官網
與此同時,更讓 PC 行業雪上加霜的,是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極其魔幻的顯卡市場,溢價極高的顯卡讓本就相對小眾的 DIY 市場再次迎來雪崩。大部分用戶包括我在內,都只能選擇繼續觀望,等到整個硬件市場的價格都趨于穩定后才敢下手購買。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桌面端 PC 或許會變得更加專業化,只服務于企業和專業用戶,而移動端 PC 會專注于便攜、長續航和辦公。但是想要全球 PC 市場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那就需要 PC 廠商不斷地努力和創新了。
從長期角度來看,如今的 PC 市場目前存在產品創新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生態價值難以挖掘等缺點。而且在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產品綜合實力越來越強的當下,PC 廠商更應該重新思考,如何從供應鏈、產品、品牌等角度結合自身優勢,才有可能重新喚起消費者對于 PC 產品的興趣。
圖源:pixabay
不過好在 Intel、AMD、NVIDIA 等硬件大廠并不會因為 PC 市場的逐漸萎縮而停下研發的腳步,不出意外的話在今年 9 月我們就能見到銳龍 7000 系列以及 40 系顯卡,在性能和功耗上的表現大概率是只好不差的。只可惜,在收入低迷和溢價嚴重的情況下,用戶們可能不會因此而去換電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