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DN
【CSDN 編者按】在 Chrome、Edge、Safari 圍獵的瀏覽器市場中,基于 Gecko 內(nèi)核的 Firefox 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也是程序員最愛的瀏覽器之一。然而有些遺憾的是,這款曾作為主流瀏覽器盛極一時,讓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而如今卻漸漸沉寂。
在本文中,一位資深開發(fā)者、設計師 FadinGeek 回顧了 Firefox 的發(fā)展歷程,得出其衰落是必然的結論。那么,F(xiàn)irefox 究竟從哪一步開始行差踏錯,并注定了其沒落的命運?
作者 | FadinGeek
譯者 | 彎月 責編 | 彭慧中
以下為原文:
Firefox 是一個傳奇。當然,時至今日仍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在使用 Firefox,但其普及度已今非昔比。它曾是主流瀏覽器之一。但請恕我直言,如今 Firefox 的衰落也是咎由自取。我對該產(chǎn)品本身的發(fā)展不太樂觀。
Firefox 的發(fā)展經(jīng)過可謂起起落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Firefox 的前身是一個名叫 Netscape(網(wǎng)景)的瀏覽器應用程序,由一群程序員開發(fā),后被一家名為 AOL 的公司收購。有人認為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款網(wǎng)絡瀏覽器,因為以前沒有人見過這樣的應用程序,該瀏覽器的人氣飆升。但一段時間后,微軟發(fā)布了 IE,Netscape 的人氣開始下降,因為與 IE 相比,Netscape 被視為是" 第三方應用程序 "。Netscape 的市場份額也因此從 92% 的巔峰下降至大約 15%。
有一段時間里,IE 一直是普及度最高的網(wǎng)絡瀏覽器。因為 IE 是微軟操作系統(tǒng)預裝的瀏覽器,使用非常方便。
就在這時,Netscape 做出了歷史上最大膽的決定:開放源代碼。
放到今時今日,開放源代碼算不上什么大膽的決定,因為如今我們有很多開源應用程序。但當時的情況大不相同,開源的應用程序很少。
于是,Netscape 的開發(fā)者 Jamie Zawinski 注冊了 Mozilla,這個名字原本是 Netscape 的版本代號,是莫扎克(Mozake)和哥斯拉(Godzilla)的組合。
Mozilla 最初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應用程序套裝,提供一系列互聯(lián)網(wǎng)導航以及通信應用程序。但他們所有的代碼都開源,可想而知結果不太理想,而且也賺不到錢。
1998 年 10 月,Mozilla 團隊決定卷土重來,構建一款基于原生框架的跨平臺瀏覽器。為此,他們已經(jīng)構建了引擎 Gecko。
1998 年,他們發(fā)布了預覽版。盡管畫面簡潔通用,但市場反響不錯,人們都很期待主版本。但遺憾的是,主版本的發(fā)行被一拖再拖,因為 Mozilla 計劃在最后一刻添加一些額外的應用程序。
最終,于 2002 年 6 月,第一版的 Phoenix Browser 終于發(fā)布了。該版瀏覽器之所以叫這個名字(Phoenix,鳳凰),是因為它有著浴火重生的經(jīng)歷。
正當一切看似順風順水之時,AOL 突然決定放棄對該瀏覽器的支持。幸好 Mozilla 在關鍵時刻建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取名 Mozilla 基金會。該基金會的由 Dave Hyatt、Joe Hewitt 和 Blake Ross 領導,并最終取代了 AOL 的所有工作。
于是,Phoenix 瀏覽器從灰燼中崛起。但由于社區(qū)不太喜歡這個名字,最終該瀏覽器改名為 Firefox。
第二階段: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隨后,F(xiàn)irefox 的團隊在社區(qū)大肆宣傳下一個版本:Firefox 3.0。他們向社區(qū)宣布了確切的日期,并按時發(fā)布了該版本。
Firefox 不斷添加了很多新功能,這些功能讓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幾乎所有現(xiàn)代瀏覽器的功能都是由 Firefox 帶動創(chuàng)新的。
2010 年的時候,F(xiàn)irefox 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巔峰:34% 的用戶都在使用 Firefox??紤]到 2005 年的時候,F(xiàn)irefox 的市場份額只有 5%,而當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IE,因此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第三階段:走下坡路
Mozilla 開始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是,它不再被視為 IE 的 " 第三方應用程序 ",而更多地被看成擁有更多功能的 IE。
然而,隨著市場上出現(xiàn)多家瀏覽器也提供類似的功能,情況發(fā)生了改變。
那時,時任谷歌 CEO Eric Schmidt 對互聯(lián)網(wǎng)市場并不感興趣。但是,Larry Page 等人決定直接從 Mozilla 雇傭一些開發(fā)人員開發(fā)一款更好的 Firefox,這迫使 CEO 改變了主意。于是,當前的主流瀏覽器 Google Chrome 正式拉開序幕。
面臨這種情況,很明顯 Firefox 需要做出改變,加快前進的步伐,并不斷添加新功能。但他們似乎在努力跟上谷歌瀏覽器的發(fā)展步伐,而不是一個真正有自己想法的軟件。這導致 Firefox 推出的移動版本的網(wǎng)絡瀏覽器與谷歌有很多類似的功能,幾乎是在模仿谷歌。這就讓 Chrome 占據(jù)了先手,因為 Chrome 添加的功能只對自己有利。例如,移動版的 Chrome 與 Android 有良好的集成,而且是 Android 中默認的瀏覽器,因為 Android 和 Chrome 都是谷歌的產(chǎn)品。
由于 Chrome 占據(jù)競爭優(yōu)勢,而且還是 Android 默認的瀏覽器,因此 Chrome 的市場份額和普及率一飛沖天。而另一方面,F(xiàn)irefox 似乎只是在模仿 Chrome 的功能,未能添加自己獨有的功能和用例,而且也未能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
后來,F(xiàn)irefox 團隊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該操作系統(tǒng)已被老牌競爭對手谷歌和微軟接管),他們將開發(fā)重點放到了 FirefoxOS 上。
其實,此次 Firefox 失勢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沒有特別需要使用 Firefox 的理由。考慮到大多數(shù)手機都預裝了 Android,在沒有任何獨特賣點的情況下,沒有人愿意另行安裝 Firefox OS。這進一步導致 Firefox 本身的項目開發(fā)減緩,更不用說社區(qū)中仇恨與批評的言論增加。
Mozilla 有一個巨大的社區(qū),34% 的人使用并信任 Firefox,這是一個遠超谷歌的巨大優(yōu)勢。只不過,他們的行動不夠快,無法從 Chrome 手中奪回用戶。
我們來聽聽 Firefox 的 CEO 本人是怎么說的:
"Firefox 沒有跟上市場的發(fā)展,未能及時滿足用戶的需要。許多 Firefox 的鐵桿粉絲如今都變成了 Chrome 用戶。" —— Chris Beard
第四階段:為時已晚
2017 年,Mozilla 發(fā)布了新版本 57,幾乎在所有方面都煥然一新,擁有更現(xiàn)代的 Logo、非?,F(xiàn)代的 UI、新的渲染引擎、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好的動畫等等,還取名為 "Photon"。
此外,Mozilla 還發(fā)布了許多新產(chǎn)品,不僅更加實用,而且還專注于其實際受眾(與 Firefox OS 不同),比如日歷助手、容器、高級 VPN 服務器、更好的外觀和瀏覽器主題的主題商店。
但問題是這一切都來得太晚了。當年 Firefox 剛起步的時候,它的優(yōu)勢在于大多數(shù)使用計算機的人都是技術人員,而如今就連小孩子都能拍一段短視頻。
這意味著人們更喜歡長期使用、不那么臃腫的應用程序。如果默認情況下已經(jīng)安裝了 Chrome,那么為什么還要再安裝另外一個瀏覽器呢?既然 Android 上已經(jīng)使用了 Chrome,那么 PC 也完全可以繼續(xù)使用 Chrome。隨著其他瀏覽器(比如 Opera 和 Vivaldi)的用戶增加,定位越來越具體,市場會進一步發(fā)生變化,例如 Opera GX 為用戶提供免費的迷你 VPN,而在 Firefox 中需要付費才能使用。
最后,我們看到隨著 Brave 瀏覽器的出現(xiàn),F(xiàn)irefox 的用戶進一步減少,因為二者的受眾類似,但 Brave 具有更好的營銷和功能實施。
圖:Firefox 主席要求的薪水與每年損失的用戶數(shù)量之比
雖然我不打算討論個人的薪水,但曾經(jīng)的 "Mozilla 團隊 " 如今是一家大公司,可他們付出的努力與最后的結果并不成正比。他們的目標不是關注受眾、實現(xiàn)新想法并跟上潮流,而是努力跟上谷歌的步伐,并與 Android 和 Windows 競爭用戶。這導致目前 Firefox 唯一占主導地位的地方就只剩下 Linux,似乎 Linux 社區(qū)仍在努力給他們一個機會,但即便是在 Linux 社區(qū),F(xiàn)erenOS 等發(fā)行版中也出現(xiàn)了 Brave 和 Vivaldi 等瀏覽器。
公平地說,過去幾年里 Mozilla 團隊已經(jīng)開始努力了,但一切都已經(jīng)太晚了。他們在當初比 Chrome 更有優(yōu)勢之際,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總結
Firefox 接下來的發(fā)展會越來越坎坷。也許它會發(fā)布版本 100,也許人們會嘗試一下這個新版本,但是他們并沒有做出任何實質(zhì)性的提升,至少普通用戶看不到。
就個人而言,我希望 Firefox 能夠成功。讓 Chrome 之類的巨頭獨自占據(jù)如此大的市場份額,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是好消息,更不用說它的開源版本 Chromium 也已經(jīng)遍地開花,衍生出了許多版本(比如 Brave)。
如果說市場上還有一個不是基于 Chromium 的開源瀏覽器,而且還有一定的受眾,能夠與 Chrome 一較高低,那么一定是 Firefox。我希望,F(xiàn)irefox 能夠明白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