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信才教授獲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歲月悠悠七十載,回眸歷史,1952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前身——北京地質學院誕生,弘“動地”之志,傳“工學”之道。七十年弦歌不輟,七十年薪火相傳,一代代地大人與國同行,砥礪耕耘,勇攀地球科學高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譜寫出一篇篇勠力奮進、使命必達的地質華章。
作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七十年的傳承,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尤為人關注的是,在信息時代,學校緊跟科技發展步伐,圍繞學科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學研相結合,在地理與信息工程領域迸發出巨大能量,引領著全國地理信息科學的發展,研發出國產地理信息系統MapGIS。這背后,不得不讓人把目光投向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原信息工程學院首任院長、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吳信才教授。
第一章 求學若渴,結緣地大
世間之事,往往是無數巧合堆砌而成,冥冥之中似有一種天意。
1952年,就在北京地質學院成立的同一年,吳信才出生于廣東省吳川市覃巴鎮的一個山村,似乎預示著往后人生之路將與信息科學、人才培養為伴。至今已是七秩芳華,吳信才與中國地質大學共生長。
“天子重賢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閉塞的嶺南山村,本家長輩教導背誦的一首《訓蒙幼學詩》,在幼小的吳信才心中播下熱愛讀書的種子。往后歲月,縱使生活歷經百轉千折,亦未曾動搖吳信才那顆讀書求學之心。
1977年,關閉了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門重新打開。那是一個冬天,地處祖國南陲的廣東有著迥異北方的濕冷,離開學堂六年之久的吳信才走進了考場,內心熾熱,放逐智慧于筆端,將二十年寒窗苦讀所學在試卷中盡情揮灑。命運由此轉折,吳信才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地質大學,打開了通往科學殿堂的大門,他成了山村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
大學四年,吳信才就是別人眼中的書呆子,沒有看過一場電影,也不參加任何的娛樂活動,整天就是學習、看書,鉆研科學就是他的興趣愛好,從科學研究中收獲成功的樂趣。大學畢業,吳信才被留校分到剛成立不久的計算機中心工作,延續其大學時的作風,他一直忘我地醉心在地理信息科學研究事業中,苦中尋樂。
理想、興趣與責任交織,讓吳信才一輩子都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連結在了一起,在這里奮斗不止……
第二章 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
1996年,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劃將計算機系和物探系的無線電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合并,成立信息工程學院。帶動前沿、新興的學科發展,選擇一個好的舵手至關重要。自畢業留校,吳信才在地理信息科學領域已鉆研十余年,他那股子對待科研的拼命勁兒感動了周圍人,艱辛努力換取的科研成果為人稱道,那極具創新探索、對事業極度負責的精神讓學校相信他就是最佳人選。那年,吳信才成為了信息工程學院首任院長。
“眾望不可負,責任重大!”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從無到有,從最開始的一個系、兩個專業發展到擁有博士點、碩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師資力量雄厚的重點學院,吳信才用十七個春秋的殫精竭慮回答了全院教職工的信任。
十七年的任職生涯中,吳信才帶領教學團隊,開拓創新,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例如現在全國高校普遍推行的“3+1”人才培養模式,吳信才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提倡并開始實踐。長遠的目光讓他意識到,“對于社會用人需求而言,學生只掌握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定的實踐積累。”學生用三年時間在大學學習理論知識,第四年到產業基地實習,這種打破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地大的學生備受用人單位追捧。
年少清苦曲折的求學之路讓吳信才格外關心學子的教育條件。為獎掖優秀人才,他特別設立“空間信息拔尖人才獎學金”,以期促進空間信息技術領域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在吳信才的主導下,1998年成立的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逐步發展成為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省部級、國家級科研機構的建設推動著學科的創新融合,也推進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
2017年,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地揭牌儀式
面對國家社會對地理信息技術需求日益旺盛,高校師資匱乏學科建設參差不齊情況,吳信才有了謀劃:“要把名校的教學經驗傳遞分享出去!” 2006年,首屆高校GIS論壇召開,至今十六載九屆論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等知名學府通過論壇分享前沿技術、專業教材、名師課程,推動著地理信息學科發展。無數高校學子在論壇中得到啟迪,走上了地理信息科研的道路;一大批青年教師在論壇中得到升華,成長為學科帶頭人,在高校擔當重任,成為國家棟梁。
推動高校GIS論壇十六載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任教數十年,得他教誨的學生數以萬計,而今這些學生遍布大江南北,他們或是政界驕子、行業精英,或是學界翹楚、技術骨干,不管在哪個行業,他們都牢記恩師囑咐,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桃李滿天下是吳信才最大的財富。
第三章 投身科研,為國鑄重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吳信才的夢想啟航之地,在這里,他潛心治學,踐行著自己的教育理念,專心科研,實現著科技報國的理想。
1989年,原地礦部組織彩色繪圖輔助設計系統鑒定會
1986年,吳信才作為年輕科研骨干隨中國地質大學專家團赴日本學習,著手對國外盛行的超級小型機進行技術引進。“他們高鐵公路都修得很好,城市街道整潔如新。”那時的日本經濟空前繁榮、科技領先世界,而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剛剛開始騰飛,日方技術人員交流時,彬彬有禮的表象之下難掩那種對中國人的輕蔑,“認為中國人不需要掌握技術,只需要會用他們的產品就夠了。”這更加堅定了吳信才的信念,一定要有中國人自己的技術,讓祖國比他們還繁榮!
1987年中國地質大學引入MV-10000小型機,吳信才一頭扎進實驗室,從空白起步,開始了拼命式的科研攻關。一兩個饅頭就是一天的飯,常常工作到忘了時間,每天到深夜甚至是凌晨才回家,所有的周末、節假日都與代碼相伴,來得最早、走得最晚,不得不自備一把鑰匙進出辦公樓。那時他還沒有助手,數萬行的代碼程序都是自己一行行地編制,有時,為了重要的軟件測試,干脆住在了機房,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
1992年,吳信才率領他的課題小組終于成功地研制出中國第一套可實際應用的彩色地圖編輯出版軟件,使地學圖件出版由傳統的近二十道工序,精簡為五道,出版周期從過去的一年縮短為三個月,我國千百年手工制圖的歷史被終結!1993年,國家地礦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宣告:“中國傳統的手工制圖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由中國人自行研制的MapCAD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取得了成功!”1995年,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信息系統MapGIS橫空出世,一舉打破國外GIS軟件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壟斷地位。鮮花與掌聲的背后,是科學家那常人難以忍受的付出與艱辛。
吳信才帶領科研團隊
1996年,吳信才首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不為榮譽所累,吳信才帶領科研團隊堅持不懈地奮斗在科研之路上,五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產GIS平臺MapGIS始終保持國際競爭力。為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吳信才將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萌芽而生的中地數碼,發展成產業中的參天大樹,將國產GIS技術推廣應用到智慧城市、自然資源、地質、通信、公共安全等各個領域,服務于國計民生,并為“神舟”系列飛船、“嫦娥探月”工程保駕護航。
第四章 傳承地大魂 心系下一代
建校七十年來,幾代地大人秉承“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著地大力量。地大人吳信才用一輩子踐行著校訓,傳承著這份文化積淀和精神追求。
居高而不自恃,行遠而不忘初。如果來到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沒準你能碰上這位老科學家,迎面而來,樸素是這位老人給人的第一感覺,清瘦而高大的身軀,簡單的著裝,少言寡語的專注。曾有學生留意到:“吳老師每一次會議作報告,穿的都是同一套西服。”一年四季,吳信才就那么幾套簡單的衣服換著穿,只有參加正式隆重的會議時才會穿上那一套西服。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吳信才仍在科研的道路上奮斗,常常見到那個樸素的身影與一線科研人員在一起討論、交流,指導年輕人成長。“希望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夠繼承發展,比我們這一代人做得更好”,吳信才對年輕人有著這樣的期許。
指導年輕一代科研人員
進入新時代,上天、入地、下海、登極,地大人正踔厲奮發。“后生可畏,力量強大!”吳信才對新一代地大人的表現贊許不已,而他的科研團隊也無愧于贊語,在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上愈進愈勇。2021年6月,全國產化與全空間智能GIS平臺MapGIS 10.5 Pro平臺軟件研制成功,為守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筑牢屏障,并憑借自主可控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統第五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在標準化工作上,科研團隊研制出《全空間三維模型數據格式及服務接口規范》(M3D),為全空間三維模型提供統一的存儲和管理,支撐空中、地上、地表、地下等全空間數據的一體化組織、可視化、分析與共享服務,推進我國三維地理空間數據的應用。
緊跟國家戰略需求,踐行地質報國夢。在實景三維中國、數字孿生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當下,吳信才指導科研團隊不斷沖鋒,研制出具備過去可追溯、現在可感知、未來可推演特性的MapGIS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為國家戰略提供科技支撐。
雖然已卸任領導崗位,吳信才教育報國的腳步從未停歇。“大學院校和企業人才之間缺一個橋梁!”吳信才清晰地認識到了當前地理信息產業中實用型人才短缺的問題。2017年,吳信才發起創立了“新中地教育”事業,著力培養社會亟需的軟件工匠人才,致力于改變企業“招聘難、用人難”、行業人才“求職難、就業難”的現狀。背靠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面向產業內優秀企業,新中地教育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吳信才開啟了新的征程……
2020年,吳信才榮獲“中國GIS教育終身成就獎”,而他的獲獎感言卻只有一句話“一輩子,一件事!”獲獎感言簡短有力,涵蓋萬千……一路走來,數不勝數的榮譽獎項印證著他的成就與功績,而唯有這一獎項是他最為珍視的,因為他是那個一輩子與地理信息相伴、一輩子培養人才的地大人——吳信才!
吳信才教授榮獲“中國GIS教育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