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是一個馬拉松式的賽道,商業化路途遠、時間久,是行業內公認的事實。智行者CEO張德兆就曾表示,自動駕駛是一場馬拉松,目前也僅僅開跑5公里而已。盡管從整個產業發展來看,自動駕駛仍是個懵懂的少年,但步入2022年,自動駕駛依舊迎來了更加嚴格的KPI——商業化落地。
對于一個新興市場來說,需求是其發展的內生動力。找到市場需求點,也就找到了商業化的閉合點。依此基本方法論,智行者認為,在各場景的需求均未爆發的當下,打造通用型大腦,打通全場景才是實現商業化的關鍵。
從智行者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智行者并未聚焦某一場景,而是始終圍繞無人駕駛大腦進行突破與創新。成立早期,智行者管理層就對市場進行了研判,認為技術產品化和批量硬件預埋的通路才是無人駕駛技術型企業走到最后的基本保障。因此,自2017年,智行者開始進行通用型底層軟件架構的開發,并在進行了配套硬件的開發。并在接下來的時間,不斷選取不同場景進行技術測試與應用,并在過程中獲取了源源不斷的數據支持。截至2021年,智行者打造了一個涵蓋自動駕駛軟件操作平臺(AVOS)、自動駕駛中央計算單元(Brainbox)和數據閉環平臺(AVDC)三大模塊的通用型大腦,可實現全場景賦能。
在商業化落地KPI的壓力之下,眾多曾聚焦單一場景的玩家開始進行多場景落地的嘗試,但智行者的先發優勢依然明顯。截至目前,智行者打造的軟硬件一體化的通用型無人駕駛大腦已成功賦能robotaxi、robobus、特種應用及環衛等多個場景的車輛。至此,智行者作為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定位更加明確。
具體落地情況來看,智行者始終處于商業化落地的第一梯隊。僅2021年以來,智行者就接連拿下了多個批量訂單。在乘用車領域,智行者拿下T3出行百臺robotaxi訂單,并已交付,該車隊已落地蘇州,并采用雙方共創的“自動駕駛+有人駕駛”模式實現了常態化運營,擴大了robotaxi運營邊界;搭載智行者無人駕駛大腦的東風領航項目robotaxi車隊已在武漢實現常態化運營。在特種應用領域,智行者獲得了三級保密資質,并于2022年年初成功拿下了超百臺無人駕駛巡邏車訂單,成為特種領域商業化落地的先行者。在環衛領域,智行者最新發布了兩款無人洗地車和一款無人吸塵車,并實現了批量交付。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科技冬奧專項的重要承接單位,智行者攜robotaxi、環衛系列等多款搭載其自研無人駕駛大腦的車輛進入首鋼冬奧園,承擔日常接駁及清掃等任務,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科技的重要窗口。
截至目前,智行者無人駕駛大腦賦能的車輛落地點位已超2800多個,應用里程超500萬公里。
關于智行者:
智行者成立于2015年,聚焦無人駕駛汽車“大腦”的研發,致力于成為通用場景L4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已有員工近500人,核心團隊均來自清華大學汽車系,技術能力業界頂尖,公司已申請專利700余件,并成功入選北京市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已獲得厚安(厚樸/Arm)、百度、順為、京東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智行者的技術能力及產品能力在行業中均處于領先地位,完整打造了以軟件、硬件、數據為核心的鐵人三項,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大腦已成功賦能智慧交通、智能環衛、特種應用等多個領域,逐步實現用無人駕駛大腦構建智慧生活的企業愿景,累計落地場景超過2800個點位,商業應用里程已超過500萬公里,率先實現無人駕駛行業批量商業化落地,位于國內無人駕駛企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