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從健全統一市場監管規則、強化統一市場監管執法、全面提升市場監管能力三個方面,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尤其提到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智慧監管,提升市場監管政務服務、網絡交易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重點產品追溯等方面跨省通辦、共享協作的信息化水平。
在利用大數據推動監管智慧化升級方面,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陽光四季”一體化智慧云平臺的案例值得參考。平臺由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攜手廣聯達打造,由“數據中心”、“晶項鏈”、“數字見證”、“不見面開標”等若干系統構成,主要基于大數據分析及可視化展示等能力,推動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實現了從“系統整合”到“數據整合”、從“分散式”到“一體化”、從“經驗判斷”到“智慧監管”、從“看場子”到“管交易”、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的五大根本轉變。
從“系統整合”到“數據整合”
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思路創新為引領,打破傳統交易材料獲取模式,首創企業材料“零提供”,實現政務數據整合共享,以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云平臺為總樞紐,與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政務服務平臺、投資在線審批平臺、信用南京等各類系統對接,建立跨層級、跨部門、跨行業的公共數據匯聚、互聯、共享機制,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所必需的營業執照、企業資質、人員資格、立項批文等證照材料直接調用,形成用戶注冊、項目登記、制作標書、專家評審、產權申報等多個全新服務場景。
從“分散式”到“一體化”
平臺首創多系統復合疊加展示形式,可以對歷史和實時交易、線下和線上交易、開標和評標實況進行全時空掌控,匯聚交易各類場景數據,形成交易“駕駛艙”模式,實現交易過程、交易現場、交易評價、交易數據等“一屏總攬”。
從“經驗判斷”到“智慧監管”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把交易監控監測作為重中之重,發揮“數據匯聚”優勢,為監管部門提供全方位全景式服務,突出對項目交易過程、開評標現場實況、市場主體、專家評委行為等多維度分析,實現智慧監管。
平臺中的“評分解碼”功能可以集中展示評委評分行為、評分習慣、評標關聯等情況,通過對評委打分離散度、評分偏離度和中標偏離度等要素分析,強化對評委和評標過程的精準靶向監管;“晶項鏈”版塊中開啟的“交易慧眼”,設置了101個交易預警點,實現風險精準防控,將交易風險控制到最低。
從“看場子”到“管交易”
“看場子”的定位是旁觀者,而“管交易”的定位是參與者。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立足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服務機構職能定位,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運用數字化手段實現“身份”的轉變,促進交易服務的不斷優化。
平臺中集成的“不見面”開標展示大廳,全景展現全市項目開標歷史和實時數據、場景,讓開標過程看得清;“晶項鏈”系統,形成項目交易全流程透明化信息鏈條,實時監控交易運行狀態,讓項目交易全過程看得清;“數字見證”系統,對評標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控,采用對評標現場和評審電腦“雙監控”辦法,讓異常評標看得清;“陽光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從公共資源交易法治化、規范化、透明化、效率化出發,以百分制形式評價交易運行狀態,形成“健康體檢表”,全面衡量交易管理和服務水平。
在平臺的賦能之下,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開啟了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轉變。2022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的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平臺作為營商環境“招標投標”指標領域實踐案例和典型經驗寫入報告,在全國推廣。
為豐富“陽光四季”品牌內涵,真正實現“一屏統攬、一屏統管”的總體目標,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將于今年啟動“陽光四季”平臺二期建設,該項目已納入《南京市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到2023年,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將實現從“電子化”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全面形成公共資源交易“一網統管”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