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最為火爆的商業概念莫過于“元宇宙”,相關新聞可謂鋪天蓋地。Facebook、微軟、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國內外科技巨頭相繼搶灘進入,“元宇宙”成為了資本市場甚至全社會最前沿、最受關注的話題。
除了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這一戰場外,新企業數量也進入爆發期。根據探跡大數據顯示,全國“元宇宙”概念相關企業共計1532 家。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元宇宙”概念相關企業成立數一直維持在每年80多家的增長水平,在2020年企業成立數超過110家,增長率為37.8%。進入2021年正式迎來爆發,共計新成立企業711家,增長率高達529.9%。
“元宇宙”一詞, 最早是由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在小說《雪崩》中創造。它描繪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字分身,可隨時進出這個虛擬空間,與其他人和虛擬世界互動。這概念,隨著美國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宣布進攻“元宇宙”,并將公司更名為“Meta”,開始走進公眾視野,并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
在現實的技術層面,“元宇宙”被認為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集大成者,具有拓展現實、虛實交互、數字孿生等特性,而隨著“元宇宙”的深入發展,也將助推這些技術進一步突破。
目前,企業對“元宇宙”的布局,目前主要集中在To C端,多為場景虛擬化,如游戲場景、NFT、終端設備、虛擬社區、虛擬人等主題。因此,元宇宙概念與互聯網、游戲世界有著密切的關系,其行業屬性也有著鮮明的印記。據探跡大數據顯示:元宇宙企業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兩大行業,分別占比32%和31%。
作為具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和未來想象力的商業概念,元宇宙自然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根據探跡大數據顯示,目前“元宇宙”相關企業融資輪次集中在天使輪和A輪,分別占比31%和40%。
隨著概念熱度不斷提升,陸續有公司對元宇宙發聲,與此同時,“元宇宙”技術和理念的發展,被各地政府看作發展數字經濟的又一個切入點,成為一項新的重點孵化產業,被寫入到多地政府的工作報告中。
根據探跡大數據顯示,目前,“元宇宙”也集中在數字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深圳、北京、上海三大一線城市分別占比14.10%、13.25%和11.75%,其次是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也有布局。
目前,“元宇宙”尚處于初期階段,以概念探索和營銷手段為主,但長遠來看,元宇宙作為下一代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有望對千行百業帶來數字化變革,對多行業帶來結構性重塑。
探跡科技是智能銷售SaaS開創者,致力于用大數據和AI技術幫助企業全面提升銷售效率和業績。通過不斷挖掘和分析全網公開信息,探跡構建了覆蓋全網超1.6億家企業的全量知識圖譜,并在此基礎上結合NLP、機器學習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為To B企業提供從線索挖掘、商機觸達、客戶管理到成單分析的全流程智能銷售服務。此外,基于全量企業知識圖譜數據,探跡科技對市場規模進行精準測算,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巿場變化動態,科學制定市場覆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