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WBCSD
隨著各國持續強化半導體供應鏈向本土轉移,晶圓代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林立,而新產能的開出勢必又將對半導體供需帶來影響。對此,產業各方均有不同觀點。
據MoneyDJ報道,分析師指出,此番半導體供應鏈轉移,將為產業帶來三大挑戰:一為供給過剩。新產能將在2024年大量開出,近期業內已傳出多數芯片已不再短缺,而NB、PC等終端產品需求下滑已成定局,接下來要關注車用、物聯網、HPC等新應用是否能如期待的呈爆發性成長。
二為成本壓力。據了解,臺積電美國工廠設備進廠一再拖延的原因就是建廠成本太高,而另一“擴產大戶”聯電此前就曾因過度投資一度背負數千億的折舊攤提成本,如今大舉赴海外設廠,盡管有獲得政府補助,但以此前經驗來看,折舊壓力恐怕并不小。
三為文化融合。由于各地人才情況、就業環境以及文化均有所不同,廠商赴海外建廠或將“水土不服”,例如臺積電美國工廠就遇到了因學歷導致的招工問題。此外,工廠需要大量高技術人員輪班顧機臺,當地員工是否可以適應,還有文化的差異性都是難題。
【來源:集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