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8 日,有媒體報道稱視頻號疑似改版,由原來的單列改為頻道模式,設立了知識、生活、娛樂、影視綜藝等多個不同類別的專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上述改版僅出現在微信電腦客戶端的視頻號中,微信移動端 App 的視頻號功能仍為此前的單列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影視綜藝專區中出現了不少影視剪輯、解說類的二創內容,結合此前 2 月份騰訊視頻推出的 " 好片征集令 " 活動,均被視為騰訊鼓勵影視二創的舉措。
在視頻號的影視綜藝專區不難發現,有大量的影視二創號在更新影視解說相關內容,國內外的電影、電視劇均有覆蓋。
這些影視二創號以及相關類容并非設立專區后才出現,ZAKER 新聞觀察發現,不少影視二創號早在 2021 年初便已開始在視頻號中持續更新發布二創短視頻內容。
另一方面,騰訊旗下平臺也在持續鼓勵優質二創內容生態。
騰訊視頻 "2022 好片征集令 " 活動顯示,發布符合規則的優質短視頻參與活動,即可有機會瓜分超 200 萬現金獎池。在列舉的優秀案例中也強調稱,影視、紀錄片二創內容有著更大的獲獎機會。
今年 1 月份,騰訊電視劇 B 站官方賬號舉辦了 " 新年追劇在鵝家,我最愛搞回憶殺二創大賽 " 活動,邀請 B 站用戶在指定電視劇素材范圍內進行二次創作,并提供了豐厚的獎金。
更早前的劇集《清平樂》、《傳聞中的陳芊芊》、綜藝《創造營 2021》等都曾舉辦過類似的短視頻二創類活動,
隨著騰訊在影視二創短視頻內容上的不斷探索,長視頻與短視頻平臺之間的二創紛爭似乎正在走向新的變局。
時間撥回約 1 年前的 2021 年 4 月,以騰訊、愛奇藝為首的五大長視頻平臺,攜 500 多位藝人、54 家影視公司以及 17 家影視行業協會發表聯合聲明稱,將對網絡上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這普遍被視為長視頻舉起版權大旗向侵權短視頻二創的密集宣戰。
不過隨后業界爭議的焦點很快從版權問題,擴大到了對影視二創行為的無差別攻擊。例如僅僅在視頻作品中出現過影視劇中的一個角色的卡通形象,或是手工 DIY 制作一個影視劇中的服飾道具,沒有引用任何劇情片段,也因版權原因被要求下架。
甚至有不少內容創作者和用戶吐槽稱,各平臺自己發起的官方二創大賽,參與過活動的二創視頻也沒有受到保護,紛紛被 " 誤傷 "。這類針對影視二創短視頻的無差別攻擊,也引發了持續性的爭議。
顯然," 一刀切 " 禁止所有影視二創必然不是兼顧平臺、創作者、用戶等各方利益的最優解。
根據《2020 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在 2020 年 1 月 1 日后上線的、點擊量大于 100 萬的 46 萬條熱門短視頻中,12.4% 的內容與影視相關,數量僅次于社會類內容。
而另一份《2021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則顯示,有超六成的觀眾是先被短視頻吸引才去觀看同名長視頻節目的。
中國電視劇協會副會長劉家成也曾表示,應當在 " 先授權后使用 " 的基本原則下,各方協商短視頻二度創作授權機制,而非一味禁止短視頻二創。
ZAKER 新聞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