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鋅鏈接(ID:xinlianjie-)作者:趙雪嬌,授權轉載發布。
政策利好,給整個區塊鏈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區塊鏈風口已到眼前,該如何抓住才更關鍵。技術層面、應用層面,選準方向很重要。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區塊鏈主管相里朋認為,這三類公司需要特別關注:一是有自主創新訴求、專注于區塊鏈核心技術攻關的公司;二是從行業實踐出發,提供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的企業;三是區塊鏈相關服務單位,如安全審計、測試服務、技術咨詢、人才培訓等。國家層面關注前者,地方上則聚焦后兩者。
10 月 31 日,鋅鏈接邀請工信部電子五所區塊鏈主管相里朋、井通科技COO黃晏清,做客第 43 期鋅式派對,進行主題為“區塊鏈風口下的產業機會”線上分享,解讀區塊鏈政策和發展走向。
鋅鏈接:
這次中央學習區塊鏈,意味著什么?與央行數字貨幣即將推出存在哪些關聯?
工信部五所區塊鏈主管 相里朋:
劃個重點,集體學習中有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但新聞聯播頭條播出的僅有區塊鏈。
這次集體學習,對行業的振奮作用可想而知。雖然區塊鏈仍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其脫掉了無用、傳銷之標簽,正式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我國有可能引領全球的關鍵性技術之一。
此次集體學習與DCEP(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推出沒有必然聯系。央行科技司也明確表示,區塊鏈技術只是備選方案之一,并非必選方案。網絡上雖有各種版本的DCEP推出時間,但還請以央行的官方報道為準。
鋅鏈接:
目前,區塊鏈有哪些核心技術還未實現自主創新?商業化落地還有哪些阻礙?
工信部五所區塊鏈主管 相里朋:
區塊鏈技術由多種傳統技術整合而成,并不是一項新的前沿技術,而是一項新的應用模式。
推進核心技術攻關不僅是自主創新的需要,更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需求。
第一要克服核心技術的攻關,尤其是自主創新,才有機會引領世界。
第二要克服的是業務邏輯的理解和工程化,尤其是工程化已成為其難以商業化的真正阻礙。
對標電子消費行業發展歷程,未來區塊鏈競爭,更多的是工程化競爭,也就是從論文到代碼、代碼到軟件、軟件到產品的過程。
要克服這些困難,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
井通科技COO 黃晏清:
區塊鏈底層核心技術是分流派的,中美在初期選擇了不同的共識機制。我國以發展聯盟鏈為主,目前能做到的基礎性能較好,可以實踐商業化初中期的結合;美國以發展公鏈為主,強調公平和絕對去中心化,能實現節點數較多,但純粹的公鏈項目能達到初級商用性能的,據我了解目前只有1、 2 家。
其次,中美的區塊鏈從不同選擇的兩端開始發展,但雙方都有越來越多的項目往兩端的中間靠,在妥協中找到平衡。比如國外的EOS、RIPPLE,國內的聯盟公鏈發展方向。
再次,區塊鏈擁有大量的開源項目,中西方技術基礎差距不大。
和國外同行比,我們自信是沒有差距的,甚至還有優勢。通過商業應用項目的推動,有更多底層核心技術優化迭代的機會。
未來,我們需要繼續攻克的自主創新技術是RBFT隨機拜占庭的共識機制和性能,利用隨機數,提升節點數量,可以實現相對公平,同時提升性能,為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的三個階段提前做好技術性能供給端的準備。
鋅鏈接:
我國區塊鏈標準化研究現在到了哪個階段?要想出臺區塊鏈標準,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工信部五所區塊鏈主管 相里朋:
我國是個標準大國,在區塊鏈方向,國內機構跟進較早,也取得不錯的成果。
標準的研制,有兩大路徑,一種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另一種是自下而上歸納的。我國區塊鏈標準多為自上而下,國外更多是自下而上。不管哪種模式,都在積極搶占標準化的制高點。只有搶占了標準,掌握了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才能更好地打通生態的各個環節。
但需注意的是,截止目前,國內外正在研制或發布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還沒有哪一個通過實踐,成為事實性標準。而IBM、Google、Facebook、Amazon正加快應用實踐,不斷輸出原創技術,引導生態發展方向。一旦其形成事實性標準,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而毫無還手之力。
我國若想出臺實際標準,還需產業各界聯合起來,通過細分領域的應用實踐,總結提煉出行業標準,凝練,抽象再形成可落地實操、且具備前瞻性的事實標準。
鋅鏈接:
如何推動區塊鏈和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
井通科技COO 黃晏清:
1)區塊鏈上的數據有不可篡改性和可溯源性,其可信度遠高于互聯網上的數據。中小企業的數據信息上鏈,能增加可信度。
2)圍繞產業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數據上鏈,更多維度分析中小企業的信用能力甚至倉儲和應收情況。
3)同時設置監管節點。這樣銀行和保理公司有了能夠更好評判給中小企業放貸的基礎。
而源頭信息的可信還是需要更多發展技術的支撐。但區塊鏈肯定提升了可信度,并且可以肯定找到源頭信息的提供者。
鋅鏈接:
區塊鏈行業格局將產生怎樣的變革?哪類區塊鏈公司會趁政策利好脫穎而出?哪些行業會成為區塊鏈落地的主流方向?
工信部五所區塊鏈主管 相里朋:
區塊鏈行業格局早在 2018 年起已發生變革了。目前,已有大量互聯網公司、國有企業、投資機構布局區塊鏈行業,市場上活躍的區塊鏈企業不足 800 家。
隨著政策利好的陸續出臺,受到利好的公司主要有三類。
一是有自主創新訴求、專注于區塊鏈核心技術攻關的公司;二是從行業實踐出發,提供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的企業;三是區塊鏈相關服務單位,如安全審計、測試服務、技術咨詢、人才培訓等。國家層面關注前者,地方上則聚焦后兩者。
行業應用落地的主流方面,不外乎政務、民生和商業三大類。
談話中提到了民生的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政務的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社會征信等。
我個人更加關注工業、5G、EID、版權、社會誠信等方向。
井通科技COO 黃晏清:
互聯網巨頭、國企、投資機構會加速進入區塊鏈行業,但一段時間后,我覺得多數會在應用方向。少數巨頭會深入做區塊鏈底層核心技術。
區塊鏈核心技術的發展,在中國依然會在創新的小企業和互聯網巨頭里同時做到更好,從而成為未來的巨頭。
區塊鏈落地的主流方向應該會是講話里提到的行業: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領域。
整體進入價值鏈階段,再次迎來大于互聯網行業級別的大爆發的時間周期,預計將在3- 5 年后。
鋅鏈接:
區塊鏈相關的資本市場未來表現如何,技術企業會迎來投資高峰期嗎?區塊鏈公司、礦機公司未來上市科創板的可能性有多大?
工信部五所區塊鏈主管 相里朋:
我個人短線看空,長線看好,投資領域不局限于區塊鏈相關股票、股權、期權、有價證券等。
例如區塊鏈+發票、區塊鏈+貿易、區塊鏈+版權、區塊鏈+金融軟件等。
技術企業肯定會迎來投資高峰期,但價值幾何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是否能上市得分開看,底層平臺公司、技術服務公司、礦機企業等,其主要盈利來自于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其上科創板可能性比較大。
但盈利收入主要來自虛擬代幣,就難說了。
井通科技COO 黃晏清:
雖然目前科創板,對于區塊鏈行業并沒有開放。未來是否開放,主要看區塊鏈應用的發展潛力有多大,能落實多少,展現多大價值。
在資本市場,我們作為區塊鏈核心技術企業,這幾天已經明顯迎來了投資的急切關注,回到了高科技公司該有的待遇上。
鋅鏈接:
未來,國內的數字金融生態將會如何演變?國家級數字銀行、數字資產交易所、數字投行、數字資管等機構會產生嗎?
工信部五所區塊鏈主管 相里朋:
生態一定會變,穩中求變,動靜相宜。是否支持數字銀行、交易所、投行、資管等公司的建設,建議以央行官方意見為主。就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還是有可能,合理合法成立,依法依據提供服務。
井通科技COO 黃晏清:
一定會產生一些,時間不確定。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架構,基本上可以看做國家數字銀行的基本框架。
不需要糾結于人民銀行法定數字貨幣使用的技術當前是不是區塊鏈技術,占比多少,趨勢才是關鍵。
數字資產交易所方面,已經出現一些權威機構組織開展的探索會和探討會。井通作為底層核心技術公司,參與過一些純技術方向的探討,和對當前技術性能需求的評估。
數字金融的生態演變,會更加扁平化、透明化,未來可能會細分領域化、產業化。同時會增加更多的參與機會,出現行業、產業的數字金融屬性公司。
鋅鏈接:
區塊鏈技術的監管重點在哪里?如何完善監管政策?聯盟鏈能真正做到管理的公平機制嗎?
工信部五所區塊鏈主管 相里朋:
區塊鏈技術監管難點在網絡匿名和去中介化,重點則在于網絡匿名。
政策上有的放矢,根據最新的密碼法要求,部分場景采用國密算法。有必要部署監管節點、規則節點、審計節點等,并與CA認證、EID相結合。實現虛擬實體與物理實體的映射,從而具備網絡匿名、實體可識、去中介、可追蹤、可審計等特性。
加快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監管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助推區塊鏈產業的健康發展,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實現公平共享的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