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4日的騰訊云智能專場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正式公布騰訊云智能的業務戰略并與現場嘉賓分享了騰訊云智能的全新品牌表達。他表示,近年來,全社會對人工智能的期待逐步從熱炒回歸理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成為大勢所趨。在數字化的過程中,智能化轉型是必經之路,上云賦智早已成為行業共識。“在過去騰訊產業互聯網的實踐中,騰訊已經完成了騰訊云智能的總體布局,通過AI與云的深度融合,大大降低AI開發和使用門檻,讓客戶實現高效開發、按需使用,從而滿足客戶在新型應用場景下,綜合復雜、多層次的計算需求。”
正式公布騰訊云智能戰略架構 打造服務于人的智能應用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企業日常運營中產生的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趨勢,且類型更加多樣化、應用場景日益繁雜。
據湯道生介紹,騰訊云智能的戰略架構從數據這一核心要素資源出發,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貼合客戶的產業場景需求,可以輸出面向各行業的智能綜合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在基礎底座層,騰訊云智能提供了領先的算力、豐富的存儲等資源;在智能平臺層,騰訊云智能為行業開發者提供了一站式平臺服務;在產品和服務層,騰訊云智能將AI原子能力,封裝成標準化的服務;而在智能生態層,騰訊云智能聚焦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及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三大方向,面向金融、工業、教育、醫療等各行業提供了超過90種全套智能化解決方案。
湯道生認為,無論是“終端智能”還是“云上智能”,上云賦智的終極價值還是“服務于人”,而騰訊云智能的全新品牌表達不僅詮釋了“服務于人”的理念還明確了騰訊云智能業務未來發力方向,即管理智能、生產智能、創造智能、生活智能。
這四大發展方向針對管理者、生產者、開發者和用戶四類人群發力,核心是決策、協作、創新和服務四大能力。基于此,騰訊云智能也做了相應部署和豐富實踐。首先,面向管理者提供“智能駕駛艙”,助決策者發現新機會、提升組織效能。其次,面向生產者提供人機協同的環境,助生產者更好地完成工作,增效提質。再次,面向開發者提供完善的開發平臺和工具,助開發者降低開放門檻,簡單易用。最后,面向C端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連接服務,助用戶真正實現智慧生活。
《上云賦智:2021云上智能白皮書》發布 AI成為產業互聯網的中央處理器
AI作為“下一個十年”最核心的科技手段之一,正在加速滲透到千行百業,但面對數字化浪潮,企業應該如何實現從“傳統”向“數字”的升級轉型,又有那些經驗值得借鑒,哪些趨勢值得關注?現場,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李剛發布的《上云賦智:2021云上智能白皮書》可以給出參考。
李剛指出,近年來,我國從政策層面全面推進產業發展,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中,人工智能被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各地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應用,人工智能在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
白皮書公布了我國的AI指數即賦智量,代表了AI使用的活躍情況。根據白皮書,中國2021年一季度相較去年同期云計算指數(用云量)增長57%、AI指數增長93%,賦智量增長明顯高于用云量,表明在云化穩步發展的基礎上,智能化正在成為新的需求增長方向,在行業上云的基礎上,AI作為產業互聯網的中央處理器,成為新的需求增長點。
此外,白皮書還對不同地域的AI指數進行了解讀,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持續成為AI指數高度集中區,長江中游、珠三角城市群增速領先。如果以行業的維度來看,不同行業的AI產品使用特征也不盡相同,2020年金融行業的AI指數大幅領先其他行業,而行業工具、文創、生活互聯、房地產等行業的AI指數排名前列,廣電、政務領域的AI指數也呈現高增長趨勢。
“AI是消費互聯網的新要素,正在成為新的生產力,以‘智’賦能構成中國數字產業增長的重要動力,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李剛表示。
騰訊云TI平臺全新升級發布 讓AI開發者高效創造智能
現場,騰訊云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還對全棧式人工智能開發服務平臺——騰訊云TI平臺的產品功能特性進行了全面升級發布,升級后的騰訊云TI平臺包含三大能力平臺,分別是機器學習平臺TI-ONE,AI應用服務平臺TI-Matrix,數據標注平臺TI-DataTruth。
騰訊云TI平臺經過騰訊內外部大量算法工程師和復雜真實業務的持續考驗,在眾多行業均積累了豐富的落地場景。作為全棧式人工智能開發服務平臺,騰訊云TI主要是用來解決感知、認知、決策三大基礎研究領域問題,讓AI能夠真正實現低門檻的智能接入。騰訊云TI平臺有三個特點:輕松上手、場景解耦、滿足AI開發管理應用全環節需求,目前已經成為6大行業應用產品的AI核心底座。
TI-ONE、TI-Matrix、TI-DataTruth三大能力平臺可進一步解耦至九大能力中心,覆蓋了AI開發管理應用的全流程能力,各能力中心為行業應用場景,降低了底層計算,存儲,網絡,容器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復雜度。各行各業在構建解決方案時,可自由組合AI能力、快速構建行業應用。
產品功能特性方面,騰訊云TI平臺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以技術突破滿足AI開發,管理,應用全環節需求,真正做到一個平臺,多種工具,以開發者為中心,滿足多維度開發需求。
騰訊云智能專場上,騰訊云小微與騰訊AI Lab聯合發布了全新技術品牌——騰訊語音智能,為設備提供在復雜語音環境下,從輸入到輸出交互體驗全面升級的全鏈路的AI+聲學技術解決方案。騰訊語音智能讓語音技術更好地處理復雜多變的環境,為用戶提供更加自然、智能、擬人化的語音交互體驗,為產業提供更加便捷、低成本、可定制的解決方案。在生活、服務及生產等場景,在智能家居、車載語音交互、智能客服、語音質檢、口語考試、司法轉寫、會議轉寫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騰訊智能產品副總裁李學朝則帶來了騰訊云小微基于新一代多模態人機交互技術的全新數智人產品矩陣,騰訊云小微通過整合AI能力,連接騰訊豐富的內容和服務生態,面向使用場景打磨平臺能力,助力行業客戶打造有智能、有形象、生動交互的AI,實現了從“數字人”到“數智人”的再次進化。騰訊云小微數智人擁有金融客服、多語種主播、文旅導覽、手語主播等不同職業身份和技能,可提供定制化角色服務。這些“數智人”也參與到了本屆騰訊數字生態大會多個專場的主持工作中,為觀眾帶來了“職業首秀”。
騰訊云物聯網產品總監周佳鑫也分享了騰訊云在物聯網領域的進展,他表示,在物聯網領域,騰訊希望進一步把連接的能力拓展至人與物、物與物相連,探索更多社交、內容與技術的融合場景。目前,騰訊云推出了騰訊連連物聯網平臺,除了提供“云—管—邊—端”的全鏈路基礎設施的產品服務外,更為平臺上設備數據的二次應用提供數據分析和多項騰訊內應用內容的快速開發調用服務,涵蓋騰訊音樂,騰訊醫療,微信支付,微保等多項產品溢價增值服務。
此外,騰訊云AI解決方案總監、騰訊優圖實驗室首席解決方案架構師李牧青,騰訊云AI應用產品中心總經理王磊,騰訊云AI研發總經理、騰訊優圖實驗室副總經理吳永堅,騰訊云AI解決方案總監、騰訊優圖業務中心總監黃晶瑩等技術負責人也紛紛登場,從城市AI發展趨勢、AI助力金融行業智能化升級、工業AI助力質檢自動化、媒體AI中臺助力傳媒行業全流程智能化升級以及騰訊云小微數智人、云物一體化等行業、角度應用解讀、分析了AI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趨勢,并對外發布了騰訊云慧眼2.0、騰訊云泛娛樂AI產品2.0、騰訊云財稅管家等新品。
發布會現場,騰訊云AI聯合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發布共建“NFEC-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雙方在金融科技領域,尤其是涉及身份認證技術應用的領域開展緊密合作,促進身份認證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的健康發展;同時,基于聯合實驗室,雙方加強身份認證產品技術及標準化領域的合作,聯合進行相關行業和領域的標準制修訂、標準課題研究、白皮書發布等,提升雙方在身份認證技術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
成效為先,以人為本推動云智能應用全面落地
隨著智能時代帶來的行業變革,AI與產業的聯系愈加緊密,范圍更加廣闊。騰訊云智能依托AI、視覺、語音、交互等智慧應用系統全面鏈接各行各業,觸達生活各角落。通過革新生產方式,實現降本、增效、提質,幫助企業落地更多產業場景,打造智慧生態產業應用模式。
現場,騰訊云智能的合作伙伴們也從自身出發,探討了云智能如何利用AI智慧促進產業升級,用云智能應用,助力企業向上發展,構建全新智慧生態行業。
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楊曉騁從行業角度對云智能發展做出了解讀,他表示,AI開發平臺市場空間巨大,2020年中國AI開發平臺營收規模超200億元,并且逐年實現穩定增長。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龔學藝則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東湖高新區(光谷)為例,分享了政務AI場景現代化社會治理的探索經驗。他表示,光谷非常歡迎新技術、新方案、新理念在政務場景深入應用,同時希望這些新探索是高效且有益的。相信在AI的持續助力下,城市治理會不斷向智能化邁進。
東湖高新區正在用AI升級政務,而中海地產正在用AI改造“家務”。中海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總監牛博介紹,中海正在將AI和IoT結合,并試圖從主動性與便捷、技術與人文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他們認為,AI不能替代人,但希望通過AI減少日常生活麻煩之后,能讓人產生更多情感溝通。
為此,中海地產跟騰訊云一起合作,基于騰訊連連物聯網平臺提供的一站式開發工具服務和平臺整合的騰訊系優質產品與服務,如小程序快捷服務、物聯網音視頻、物聯網AI人臉、TME騰訊音樂娛樂、騰訊醫療健康、物聯網保險等打造綠色、智慧、健康的數字化人居空間服務,讓每一個空間為客戶帶來新的價值體現。實現空間和人的交互,讓墻面開始變得有溫度,讓居住空間從簡單鋼筋混凝土變得有交互能力、現代能力,擁有了不斷去為生活創造更多可能性的能力。目前,中海海堂服務式公寓標配了搭載騰訊連連物聯網服務的全屋智能產品,完成智慧化升級改造。中海地產希望能夠跟騰訊云、跟行業內的合作伙伴攜手,讓每個人不僅擁有數字生活,還擁有更多數字生活的可能性。
上海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總監鄧聲志也基于工業生產領域,分享了富馳與騰訊合作的解決方案。富馳高科成立于1999年,有著21年的大批量生產經驗。公司致力于運用PIM技術大批量提供高性價比的精密零部件。在以往,富馳高科主要采取人工質檢的方式,一件產品的外觀檢測,往往就要耗費1個工人1分鐘的時間,這就使得工人工作時長達到了10小時,而企業用工量也超1500人。在應用了騰慧飛瞳AI質檢儀后,就能快速完成對目標零件360度無死角的采圖、分析、分類的工作,相對人工質檢速度提升10倍。并且檢測能力全面超越人工水平,24小時持續穩定工作,解決人力水平難以標準化,狀態不穩定,容易疲勞等問題。在設備持續滿載生產的情況下,項目預計每年為客戶節省人力成本數千萬元。
事實上,騰訊云智能已經廣泛落地跨行業質檢場景:在鋰電行業,寧德時代通過騰訊云智能實現了缺陷分類錯誤率的顯著下降,模型迭代效率大大提升;在面板行業,華星光電缺陷識別效率提高后,每年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在貨運場景中,中國外運的裝箱驗箱速度提升,用時減少,形變檢出率也得到了優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梅劍平博士分享了媒體智能實踐與探索,他指出媒體科技發展趨勢超清化、移動化、智能化,而AI正在重構媒體行業。據騰訊云AI解決方案總監、騰訊優圖業務中心總監黃晶瑩透露,利用騰訊云智能技術打造的媒體AI中臺目前已經落地央視頻5G項目,幫助央視客戶打造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中臺目前預置的工作流模板超過100個,通過可視化編排工具,研發效率可提升超過5倍,高效支持央視頻 App前端搜索、推薦等業務。未來,AI中臺還會將AI能力輸出到央視頻前臺、視頻中臺等其他平臺,全面支撐央視頻智能需求,希望騰訊云把媒體AI中臺的能力提供給更多的傳媒、互聯網、電商等視頻機構,助力更多業務場景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
如今,數字經濟成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正在無縫銜接,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逐漸深入我們生產生活的毛細血管,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當前階段,產業互聯網核心考驗的是對人的理解、連接人的能力和不斷迭代優化的應用實踐。
在我國經濟提速換擋的關鍵時期,騰訊將始終堅持“產業數字化助手”定位,與合作伙伴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助力產業數字化發展,助力中國數字化建設。未來,騰訊云智能為各行業塑造競爭優勢的新生產力,將進一步拓展業務邊界,攜手更多合作伙伴,以創新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讓人們工作更高效、生活更幸福、體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