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王卓霖,授權轉載發布。
不久前,匹克宣布新獲得近15億元融資,由華潤國調廈門消費基金領投,建信信托跟投,投后估值超過百億元。匹克體育CEO許志華透露,這筆資金將主要用于科技研發、品牌建設、渠道開拓和產品升級等方面。匹克將借這筆融資開啟擴張,未來3-5年,開出800-1000家匹克態極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從港股退市五年之后,匹克再度喊出了“重回A股”,并透露將于明年遞交首份申報材料,顯得底氣十足。
只是,與同時期的企業相比,匹克的百億估值有些寒磣。如今,安踏市值超3500億港元,李寧市值近2000億港元,小弟特步的市值雖然只有260億港元,也是匹克的兩倍多。
匹克沉浮30余載,有過赴港上市的高光時刻,也有被市場遺忘的暗淡年華,如今又靠國潮爆款回到公眾視野,搭載互聯網電商平臺,擁抱年輕人。
首個開啟直播帶貨的運動品牌CEO
匹克體育CEO許志華,1978年生人,今年43歲。而由他父親許景南一手創辦的匹克,今年已經32歲了。
許志華個子不高,面容憨厚,一口福建普通話,人稱“華哥”。已過不惑之年,他卻有了諸多身份:抖音博主、B站UP主、淘寶主播。短視頻、直播,許志華親自下場,為品牌與公司賣力吆喝。
看起來,B站只是試水,已經停更。2020年全年只發布4個視頻,播放量從100多到3000多,可謂慘淡。而抖音一直在更新,內容集中于“華哥”日常、新鞋測評等,畫風也非常親民,如今已發布107個視頻,積攢4.8萬粉絲,每周四晚8點還會開啟直播。
效果最直接的,可能是直播了。早在去年4月,許志華就開啟了個人天貓直播首秀,成為中國運動品牌首個開啟直播帶貨的CEO。
據統計,直播開啟短短的27分鐘內,就賣出了5000雙吊牌價569元的全新態極2.0,最高時有超6萬人在線觀看,1小時內銷售額超過500萬元。
這一切,或許早有伏筆。
時間拉回到20年前,2001年,許志華即將從四川大學畢業,拿到了華為的offer,年薪10萬。但就在報到前夕,父親許景南發來“急電”:匹克正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身邊急需幫手。
匹克本是耐克加工廠,從1989年開始經營自主品牌,后來贊助了雄霸國內籃壇多年的八一籃球隊,在全國一炮打響,一度被稱為“晉江鞋王”,直到后來被安踏超越。
不過很快,匹克就被淹沒在如春筍般涌出的晉江品牌中,先后40多個晉江品牌在電視上大打廣告,在全國鋪建銷售網絡,迅速搶占市場。此時,是加入混戰,還是另辟蹊徑,匹克陷入抉擇。
許志華聽從了父親的勸留,走上了接棒之路。那一年,他23歲。
從接電話開始,到一線與工人一起工作,再到成為“走門店”的業務員,許志華花了4年,在基層趟了一遍,和消費者直接接觸。2004年,他回到集團,被任命為副總經理,直接操盤營銷部門。
也許因為這段經歷,許志華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對于營銷新動向也更為敏銳,這為后來他主動“觸網”,走進直播間等種種行為,給出了解釋。
從巔峰到谷底
作為匹克的“少帥”,許志華很早就將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匹克還是第一個進入NBA賽場的中國運動品牌。
2004年,匹克以極低的價格成為希臘和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男子籃球隊的專用裝備供應商。同年5月,匹克第一家海外專賣店在塞浦路斯開業。
通過國際高端賽事打造品牌形象,同時在當地設立專賣店及分銷機構,匹克迅速打響國際知名度。到2008年,匹克的出口銷售額達到3000萬美元—4000萬美元。
2009年9月29日,匹克體育赴港IPO,市值達到61億港元,許景南家族的身家超過了43億港元。
2011年,匹克營業收入達到46.47億元,同比2010年的42.5億元增長9.4%;凈利潤7.78億,同比下滑5.4%。
《天下網商》根據公開財報整理
彼時的匹克在五大體育品牌中仍有一席之地,但已開始落后。2011年,李寧營收近89.29億元,安踏與其不相上下。特步和361°的營收也超過了50億元,并且增速在兩位數。
沒想到,這份業績就如匹克三角形Logo(標志)的山形頂峰,成為再也無法逾越的高度。
對大多數中國運動品牌來說,2011年前后是一道坎。體育產業膨脹泡沫破滅,品牌們跑馬圈地、盲目擴張的后遺癥開始顯現,需求萎縮而供給難剎車,庫存危機全面爆發,關店、打折、清庫存成為行業一景,品牌業績也一片蕭瑟。
在這背后,暴露的是中國運動品牌的痼疾:研發設計能力弱,品牌層次低,產品同質化嚴重;渠道上嚴重依賴批發,對一線需求缺乏感知。
這些問題匹克都有,因而也沒能幸免,2011年-2015年,匹克營收暴跌,從46億元跌至30億元左右,凈利潤也跌去一半。
實際上,到匹克2016年退市之時,中國的體育產業已開始復蘇,但匹克未能挽回頹勢。在安踏、李寧等大刀闊斧改革,批發轉零售、升級產品設計、提升品牌力時,匹克明顯慢了。
從研發投入看,2011年,匹克營收近50億,研發費用才5000萬,占比僅1%,到2015年雖有所提升,但研發費用占比也才2%,全年僅獲3項專利。而許志華2013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承認,匹克的產品有三成來自模仿。
不僅如此,匹克一直堅持的國際戰略,某種程度上也分散了它對國內市場的注意力,因而市場份額一降再降。
顯然,無論是產品力、渠道力還是品牌力,當年的匹克都有所欠缺。
截至2016年6月30日,匹克的半年營業收入只剩不到13億元。而位列中國運動品牌第一的安踏,當年上半年的營收超60億元。匹克已與頭部玩家拉開巨大身位,逐漸掉隊。
2016年,匹克從港股退市。許志華對外稱,退市是因為“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
匹克上市時的發行價每股4.1港元,到了2016年,股價一直在2港元左右低位徘徊,甚至一度跌到1港元左右,并不為市場看好。
私有化沒幾個月,匹克就專門召開“回歸A股發展論壇”,但很快沉寂不聞,直到現在。
靠什么重回A股?
時隔數年,匹克再度喊出“重回A股”。對它來說,成功IPO一大關鍵因素,還在于自身主營業務的發展。
過去這些年,蟄伏的匹克并未停止腳步,在品牌布局、產品研發、渠道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調整。
2018年,匹克斥資近億元,收購休閑服裝品牌旗牌王,幾乎同一時間,匹克參與福建老牌童裝“嗒嘀嗒”的重組,以6450萬元拍得其商標使用權,及其母公司的一處工業園。
5個月后,匹克又將國際知名戶外運動品牌奧索卡收入囊中,許志華當時說,要借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契機,進軍“冰雪領域”。
近年來,匹克對外開始強調自己的科技能力,2018年推出“態極”,此后一直圍繞這項技術做文章,2020年,許志華直接把匹克定義為一家運動科技公司。
隨著高科技產品日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不少品牌都加大了研發投入,上市新產品,如李寧的“四雷科技”,361°的“Q彈科技”,安踏的中底科技“C37”,鴻星爾克“奇彈PRO科技”等。
匹克主打的態極技術,是一種智能自適應鞋中底科技,已陸續發布了多代產品,其中不乏爆款單品。虎撲上針對匹克的態極系列有不少討論,有人說,腳感“恰到好處”“像踩在云朵里”“顏值在線,腳感更好”,但也有人吐槽稱“鞋帶難調節”“沒有踩屎感”等。在B站、得物等平臺,不乏up主對態極系列鞋的熱情測評。
而在渠道上,匹克開始倚重線上,據稱已連續兩年實現銷售額倍增。
目前,匹克天貓官方旗艦店擁有粉絲近600萬,一款售價300多元的態極6371休閑鞋,月銷達到5000多雙。而評論區中顯示,消費者購買的一大理由是支持國貨。
今年天貓618啟動首日,匹克天貓旗艦店成交暴漲近2000%。匹克態極1.0系列在聚劃算活動中被秒空70000雙。
32歲的匹克在努力重獲年輕人的芳心。
實際上,自2018年匹克“態極”1.0上市時,匹克就放棄了球星、明星代言人的線路,選擇在天貓、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與消費者互動。直到今年9月,匹克才簽下了首位國內明星代言人吳磊,以期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
這一策略似乎頗有成效,就連網紅李雪琴也曾在微博喊話匹克,“你們的阿麗塔聯名款態極怎么還沒發售,影響到我減肥了!”
也許,離匹克擺脫谷底陰霾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