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一場聚焦鋰電池未來的盛會——第二屆鋰電池大會暨億緯鋰能24周年慶典圓滿落幕。此次大會以“鋰電池:美好生活的綠色動力”為核心議題,全面展示了億緯鋰能在全場景鋰電池解決方案領域的最新成果與長遠規劃,彰顯了其在賦能生活、推動社會進步及科技創新方面的卓越貢獻。
大會期間,億緯鋰能攜手華友鈷業、格林美、海螺創業—海創循環、巴斯夫、順豐控股—嘉里化工、晉景新能、駱駝集團及深圳杰成等業界伙伴,共同推出了全球鋰電回收網絡平臺。這一平臺的建立,旨在解決鋰電回收行業的結構性難題,推動回收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促進新能源行業的綠色發展。
億緯鋰能在大會上宣布,其LMX技術已成功應用于電動重卡領域,有效解決了續航里程不足和低溫性能差兩大難題。據億緯鋰能錳鐵鋰電池研究所魏海濤博士介紹,LMX產品的能量密度高達205Wh/kg,遠超當前主流的LFP體系,使電動重卡的續航里程突破500公里大關,為中長途干線物流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同時,LMX技術還顯著提升了電池的低溫性能,將操作窗口拓寬至-20℃,較LFP體系提升30%。
在大圓柱電池領域,億緯鋰能同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依托20余年的圓柱電池技術研發經驗,億緯鋰能成功攻克了46系列大圓柱電池的量產難題,成為國內首家實現這一技術的企業。截至今年5月,億緯鋰能大圓柱電池的裝車量已超過6萬臺,單車最長行駛里程達到23萬公里。4695系列大圓柱電池還將搭載于BMW即將上市的新世代車型iX3中,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駕乘體驗。
億緯鋰能在提高電池質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鋰金屬電池系統0.2C放電能量密度達352Wh/kg,支持高功率放電,可適配低空無人飛行器等極限需求。同時,基于納米硅基材料技術開發的圓柱電池,能量密度也高達320Wh/kg。在體積能量密度方面,億緯鋰能開發的拓撲聚能技術突破了空間限制,在醫療植入設備等不規則空間內實現了體積利用率的最大化。
億緯鋰能還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據透露,公司計劃在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達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態電池1.0版本,并在2028年推出能量密度超過1000Wh/L的高比能全固態電池2.0版本。這些創新成果將進一步提升電池的性能,滿足更多領域的需求。
全球鋰電回收網絡平臺的發布,是億緯鋰能在推動新能源行業綠色發展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該平臺通過全球化布局、數字化溯源和開放化合作,構建了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回收網絡,實現了從電池回收到材料再生的全價值鏈閉環。這一平臺的建立,將有助于解決鋰電回收行業的市場問題,推動新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