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涉及江西救護車跨省轉運病患的高額收費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據報道,此次轉運費用高達2.8萬元,引發了患者家屬及公眾的強烈質疑。江西省衛健委迅速介入調查,結果顯示,南昌贛醫醫院作為救護車的所有方,在收費方面存在明顯不合理行為。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南昌贛醫醫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冷健斌,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主營業務涵蓋醫療服務和診所服務。然而,這家醫院的收費行為卻屢遭詬病。2024年10月,南昌市青山湖區醫療保障局對南昌贛醫醫院開出了32.7萬元的罰單,原因包括將不屬于醫療保障基金支付范圍的醫藥費用納入結算、超標準收費、過度診療以及重復收費等違規行為。
進一步追溯發現,南昌贛醫醫院的收費問題并非首次曝光。早在2023年5月,該醫院就曾因串換診療項目、重復收費、超標準收費以及串換醫用耗材等行為,被南昌市青山湖區醫療保障局處以4.2萬元的罰款。這些處罰記錄無疑揭示了醫院在收費管理上的嚴重漏洞和不合規行為。
此次救護車跨省轉運病患的高額收費事件,再次將南昌贛醫醫院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公眾對于醫療機構的收費透明度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使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
南昌贛醫醫院作為一所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本應秉持救死扶傷、以人為本的宗旨,但在實際運營中卻屢屢觸碰收費紅線,不僅損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嚴重影響了醫療行業的形象和公信力。此次事件無疑給所有醫療機構敲響了警鐘,提醒它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不能忽視社會責任和法律法規的約束。
未來,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完善收費管理制度,確保患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時,醫療機構也應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收費透明度,切實履行好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