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無人駕駛技術正逐步從科幻走進現實。然而,一個長久以來的技術瓶頸——衛星信號盲區內的精準定位,始終困擾著無人配送的“最后100米”。
但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綜保區內,一家名為誠芯智聯的科技公司,正用他們的創新產品——一個僅巴掌大小的智駕域控終端,改寫這一局面。這個小小的黑盒子,讓無人駕駛在衛星信號無法覆蓋的區域也能自如行駛,且定位精度高達厘米級。
誠芯智聯,這家2022年才落戶武漢的年輕企業,專注于衛星信號受限或受干擾情況下的無人設備定位與感知技術,尤其擅長慣性導航技術及融合產品的開發。他們深知,在無人駕駛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高精度導航技術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
傳統車載導航主要依賴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但當車輛駛入隧道、地下車庫或高樓密集區時,衛星信號往往會減弱甚至消失,從而導致定位偏差,甚至可能引發事故。誠芯智聯的解決方案,則是一種高性能的慣性傳感器——MEMS IMU。
在誠芯智聯的生產車間內,工程師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調試。這里的MEMS IMU全自動標定產線,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預計7月正式量產,年產能將不低于260萬套。這種傳感器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且功耗低、可靠性高,非常適合批量化生產和集成。
誠芯智聯的董事長樊國鵬介紹,他們的智駕域控終端通過高精度陀螺儀和微型傳感器,能夠捕捉車輛每毫秒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變化。再經過AI算法的分析,就能準確確定行進車輛的位置。他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的低空多棲物流多元異構平臺,配備智駕域控終端的機器狗和無人車,不僅能在無人操作下獨立上電梯,還能精準避障,實時繪制出入大樓的路徑。
樊國鵬還描繪了一個令人期待的未來場景:車輛自動駛入沒有衛星信號的停車場,完成找車位、停車等操作,并記錄來時路線。用車時,只需一鍵呼車,小車就能自動“召回”至出入口,實現從“人找車”到“車找人”的轉變。
誠芯智聯不僅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了突破,他們還將目光投向了人形機器人領域。公司正在加速推進高精度慣性導航技術與5G、AI等前沿技術的融合創新,為人形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與自主決策提供底層支撐。這一創新,無疑將為未來智能生活帶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