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這家以社交裂變營銷聞名的電商平臺,近期在即時零售領域動作頻頻,似乎準備在這一新戰場上大展拳腳。據知情人士透露,拼多多正在上海悄然試點自建前置倉項目,并計劃在8月份正式上線即時配送服務,配送速度將直追京東秒送和淘寶閃購,實現小時級送達。
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酵,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畢竟,拼多多此前曾多次公開表示不會涉足即時零售領域,此番突然變臉,無疑讓市場感到意外。事實上,拼多多的布局早已悄然展開,從招募24小時生鮮配送商家,到試水本地生活到店業務,再到與順豐同城合作升級履約服務,每一步都為今天的即時零售戰略埋下了伏筆。
拼多多的即時零售戰略,依舊延續了其低價策略。商品將從主站和多多買菜業務中篩選,以生鮮、品牌及白牌商品為主。配送環節則采取“借船出海”的模式,不與美團、京東自建騎手隊伍正面競爭,而是與閃送、順豐同城等第三方運力合作。首批前置倉落地上海,未來將逐步向一線城市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即時零售業務的操盤手是多多買菜的資深負責人,此人曾帶領團隊在多省拿下市場份額第一,去年轉崗負責Temu招商業務后,如今再度回歸本土市場。這一人事調動無疑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拼多多對即時零售的投入,絕非一時興起。
從社區團購的“次日自提”到“送貨上門”的時效升級,再到即時零售的“分鐘達”,拼多多用短短三年時間,完成了從“囤貨型消費”到“應急型消費”的場景跨越。這一轉變背后,是拼多多面對業績增長乏力的無奈之舉。最新財報顯示,拼多多總營收同比增速放緩,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毛利率也大幅下滑。平臺用戶規模已接近天花板,下沉市場增長乏力。而即時零售,則成為了拼多多尋求新增長點的救命稻草。
拼多多在即時零售領域的優勢在于其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多多買菜的“農地云拼”模式直連農產品基地,日均處理數千萬單生鮮訂單。這套供應鏈體系將成為即時零售的堅實后盾,實現品控、采購、倉儲資源的復用。同時,拼多多覆蓋數千個縣市的倉儲體系,通過與第三方運力合作,可實現“倉儲+即時配送”的組合拳,以較低成本切入高增長賽道。
然而,拼多多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內部方面,多多買菜的生鮮業務毛利率較低,而即時零售的配送成本較高,這種成本結構使得單筆訂單可能面臨虧損壓力。拼多多擅長“輕資產”運營,而即時零售是典型的“重投入”賽道。前置倉的建設、運力的調度、品控的升級,都需要龐大的資金和團隊支撐。外部方面,美團、京東、阿里等巨頭早已在即時零售領域布下天羅地網,拼多多想要在巨頭夾縫中突圍,難度可想而知。
盡管如此,拼多多仍然選擇迎難而上。在電商進入存量時代的背景下,即時零售成為了巨頭們爭奪“時間主權”的新戰場。拼多多想要用“小時達”撕開缺口,就必須在供應鏈效率、用戶心智、生態協同等方面下足功夫。供應鏈方面,拼多多需要打通“田間到餐桌”的直供渠道,形成差異化優勢;用戶心智方面,拼多多需要在用戶心中植入“便宜又快”的標簽;生態協同方面,拼多多需要找到即時零售與多多買菜、拼多多驛站等業務的結合點,形成互補模式。
拼多多入局即時零售,不僅是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更是為了防御美團、京東等巨頭對核心用戶的侵蝕。這是一場精算的陽謀,拼多多試圖用最小的投入(復用供應鏈、輕資產運營),搏一個巨大的可能性(萬億市場卡位)。然而,這場戰爭的勝負仍然充滿變數。拼多多能否在不增加太多投入的前提下,實現供應鏈和流量的高效復用?能否在巨頭的夾縫中,找到“低價即時零售”的細分市場?這些問題,或許將在8月上線的即時配送服務中得到初步解答。
當電商巨頭們紛紛涌入即時零售領域,這場關于“時間”的戰爭已經打響。拼多多能否在這場戰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即時零售領域的新勢力?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