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鋰市場掀起了一輪價格風暴,短短兩個月間,其價格飆升超過25%。具體而言,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5月份的6.05萬元/噸,急劇攀升至7月份的7.7萬元/噸。此番價格上漲的背后,主要是受供應端減產預期的推動,加之相關核查整改消息的影響,市場普遍擔憂鋰資源供給將出現缺口。
然而,深入分析供需現狀,碳酸鋰市場短期內難以擺脫過剩的陰影。下游鋰電池相關正極材料廠商對價格上漲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多數選擇通過增加長期協議供應量來滿足生產需求。盡管剛需采購對價格形成了一定支撐,但終端需求并未出現實質性的大幅增長。與此同時,供應端憑借成本優勢不斷擴張產能,預計下半年國內外供應量將持續增加,過剩格局或將進一步延續。
當前,鋰電池產業鏈正處于一場深度博弈之中,呈現出一種“弱平衡”狀態。上下游之間的供需拉鋸導致價格僵持不下,常規需求難以支撐價格的大幅反彈。而高成本礦山的存在,又為價格設定了一條底線。行業正經歷著漫長的產能出清過程,鋰價可能會在成本線附近震蕩波動,等待新的供需平衡點的到來。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且處于正常經營狀態的鋰電池相關企業已超過2.9萬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江蘇省和湖南省的鋰電池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這三個省市的企業總數超過1.6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57.98%。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鋰電池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揭示了這些地區在鋰電池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
天眼查的風險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鋰電池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15.29%。這一比例雖然不高,但仍需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畢竟,司法案件的發生往往意味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某些問題或風險,這些問題和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的穩定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碳酸鋰市場的價格波動和鋰電池產業的深度博弈,都反映了當前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復雜環境和挑戰。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新能源產業有望迎來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然而,在此過程中,企業仍需保持警惕,加強風險防控,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