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近期宣布了一項針對平臺政策的更新計劃,旨在進一步規范創作者通過非真實內容盈利的行為。這類內容主要是指大量生產的視頻及其他重復性素材,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制作這類內容的門檻已顯著下降,導致其數量激增。
據悉,YouTube合作伙伴計劃(YPP)的變現規則將于7月15日迎來新調整,屆時將加入更為明確的內容規范。這一變動旨在幫助創作者更清晰地了解哪些內容符合變現要求,哪些則不符合。
雖然具體政策細節尚未對外公開,但YouTube方面強調,平臺一直鼓勵創作者上傳原創且真實的內容。此次政策更新,意在幫助創作者在當前環境下更好地識別何為非真實內容。
面對這一政策變動,部分創作者表達了對特定類型視頻(例如包含剪輯片段的視頻)變現能力可能受到影響的擔憂。然而,YouTube創作者聯絡負責人Rene Ritchie在近日發布的視頻中回應稱,這種擔憂并不必要。他解釋稱,此次調整只是對現有YPP政策的一次小幅度優化,旨在更有效地識別和處理批量生產或重復性內容。
Ritchie進一步指出,這類內容多年來一直不符合變現標準,因為觀眾往往將其視為低質量內容。然而,他并未提及的是,隨著生成式AI工具的廣泛應用,YouTube平臺上已充斥著大量由AI生成的低質量內容,俗稱“AI垃圾”。例如,一些頻道利用AI配音配合圖片或視頻片段,甚至通過AI工具生成完整視頻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稱,一個YouTube上頗受歡迎的真實犯罪系列視頻被發現完全由AI生成。YouTube首席執行官Neal Mohan的形象也曾被用于AI生成的釣魚詐騙視頻中,盡管平臺已提供舉報深度偽造內容的工具。
業內分析認為,盡管YouTube方面將此次政策調整描述為一次“小幅度更新”或“澄清”,但若任由這類內容泛濫并允許其創作者獲利,將對YouTube的品牌聲譽和平臺價值造成長期負面影響。因此,YouTube希望通過明確的政策規定,為未來大規模清理AI垃圾內容創作者、禁止其參與YPP變現計劃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