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體領域的知名企業Manus近期在其官方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了內容清空操作,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關注。訪問Manus的官方網站首頁,用戶會發現一條提示信息:“在您所在地區,Manus暫不可用”,而此前該頁面顯示的是“Manus中文版本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中”。
據多方媒體報道,Manus近期對其在國內的業務板塊進行了大幅調整,具體表現為對部分員工進行裁員,并將核心技術人員轉移至新加坡總部。據悉,Manus中國區原本擁有約120名員工,此次調整中,超過40名核心技術人員被安排前往新加坡,而剩余的約80名非核心員工則面臨被裁員的命運,裁員比例高達近三分之二。這一變動背后的主要推手被指為資本壓力。
在2025年5月,Manus成功完成了由硅谷知名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領投的7500萬美元B輪融資,公司估值也隨之攀升至5億美元。然而,由于美國《對外投資安全計劃》的相關限制,這筆交易目前正接受美國財政部的嚴格審查。面對這一局面,投資者方面明確提出要求,希望Manus能夠將總部從中國遷移出去,以規避審查帶來的潛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6月,Manus的產品負責人張濤就曾公開透露,公司已決定將總部從中國轉移至新加坡。這一消息在當時并未引起太多波瀾,但結合近期的裁員事件來看,顯然并非孤立事件。
回顧今年3月初,Manus突然在網絡上爆紅,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緊接著,在3月11日,Manus官方宣布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通義千問團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基于通義千問系列的開源模型,共同推動在國產模型和算力平臺上實現Manus產品的全部功能。這一合作消息一度讓市場對Manus的中文版本充滿期待。
然而,據藍鯨新聞在7月10日的報道中指出,針對與阿里通義千問合作開發中文版的計劃,Manus內部已有員工表示該合作“將不再繼續推進”。這一反轉無疑給期待中的用戶和市場潑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