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在AI芯片領域的地位,并非單純依靠硬件優勢所穩固,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構建的CUDA生態系統。盡管面臨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限制,NVIDIA的高端AI芯片無法直接在中國大陸銷售,但其產品依然是中國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選擇。這一現象背后,NVIDIA的GPGPU架構與CUDA生態發揮了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華為推出了專為神經網絡設計的CANN異構計算架構,意在挑戰NVIDIA的地位。然而,與CUDA生態相比,CANN在生態系統和開發者支持方面仍顯不足。據The Information的一份報告顯示,華為在提升AI芯片市場份額的過程中,面臨的一大挑戰便是CANN軟件平臺未能獲得行業的廣泛認可,其影響力遠不及CUDA。
CUDA對程序開發人員而言,是一種極為友好的高級編程語言。開發者在使用CUDA時,能夠專注于程序和算法的核心邏輯,而不必深入了解GPU等硬件的具體執行細節,從而極大地降低了開發難度。這一特性使得CUDA在AI芯片開發領域備受青睞。
NVIDIA針對AI應用推出的GPGPU,結合CUDA軟件編程框架,展現了極高的編程靈活性和適應性。GPGPU不僅能夠處理圖形渲染等傳統任務,還能勝任科學計算和深度學習等復雜任務。這種多功能性使得GPGPU在AI芯片市場上占據了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華為的昇騰AI芯片雖然針對深度學習推理和訓練進行了優化,作為ASIC芯片在特定任務上表現出色,但在處理圖形渲染、并行計算等通用任務時,其效率和靈活性不及GPGPU。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華為正考慮調整其AI芯片設計策略,從ASIC轉向GPGPU。
據透露,華為新的AI芯片將采用GPGPU架構,并配備全新的軟件。這款軟件將使得用戶能夠通過中間件,以兼容的CUDA編程語言進行開發。同時,該軟件還能將CUDA指令轉換為適用于華為AI芯片的語言。這一舉措有望拓寬華為AI芯片的應用范圍,進而提升其在中國AI芯片市場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