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過其官方平臺“市說新語”發布了關于整治“內卷式”競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最新舉措。市場監管總局深入分析了當前市場環境中存在的多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并明確了七大典型違法違規類別。
這些被點名的行為涵蓋了商業宣傳中的不實信息、惡意詆毀競爭對手、價格操縱、產品質量不合格、平臺規則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不當使用,以及對市場競爭的不合理干預。每一項都直指市場中的不正當競爭現象,意圖凈化市場環境。
市場監管總局競爭政策協調司的劉鳳雙巡視員詳細解釋了其中的部分行為。例如,通過虛構交易來夸大宣傳效果,誤導消費者,構成了商業宣傳違法行為。而編造和傳播不實信息,意圖損害其他企業的聲譽,則屬于商業詆毀行為。這些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還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市場監管總局還列舉了更多具體的違法違規行為,如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偽造產地和廠名廠址、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以排擠競爭對手、以及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不公平定價等。這些行為均被視為導致“內卷式”競爭的重要因素。
“內卷式”競爭的特征表現為低價競爭、低質競爭、重復競爭和創新缺失,這不僅擾亂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還導致了產品質量的下降和行業整體利潤率的萎縮。市場監管總局指出,這種競爭模式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
為了有效遏制“內卷式”競爭,市場監管部門正加大力度,規范平臺領域的競爭秩序,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和劣質低價商品等問題。通過加強監管執法和警示教育,市場監管部門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市場競爭環境,推動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