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商巨頭京東在短劇運營領域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以年薪高達百萬的條件招募頂尖人才。據悉,為了吸引該領域的佼佼者,京東為核心短劇運營崗位開出了45K至70K的月薪(年薪按20薪計算),折合成年薪范圍在90萬至140萬之間。
京東在招聘公告中明確指出,應聘者需根據短劇市場的流行趨勢,構建短劇IP和劇本的分級體系,優化內容生產資料的采購流程,并對優質短劇的數量負責。該職位還需深度分析用戶畫像及行為路徑,結合不同類型的短劇內容,協同推薦、產品等多個團隊,共同推動業務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京東此舉彰顯了其通過短劇領域進一步拓展業務的決心。事實上,京東并非首個進軍短劇市場的電商巨頭。早在2023年12月,拼多多就已推出“多多有好劇計劃”,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扶持精品短劇內容,并在2024年4月正式上線了短劇板塊。而淘寶也在2024年對品牌定制劇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流量支持。
隨著短劇市場的持續升溫,各地對頂尖短劇人才的爭奪也日益激烈。例如,掌玩公司以150萬年薪招募短劇內容負責人,山海則以200萬年薪招募AI研究院院長。同時,麥芽公司以3萬月薪招募銷售管理主管,容量公司更是以5萬月薪從北京挖掘人才前往杭州工作。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6.62億,占網民總數的59.7%。《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微短劇行業直接創造了約21.9萬個就業崗位,涵蓋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后期編輯、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預計微短劇行業還可間接帶動42.8萬個就業崗位,總計支撐了64.7萬個就業機會。
然而,市場的繁榮并不意味著所有從業者都能分享到這塊蛋糕。一方面,短劇的整體制作成本不斷攀升,優質短劇的制作費用已從四五十萬元漲至百萬元以上。另一方面,商業模式的變革也使得部分市場份額被新興平臺和模式所占據。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多個平臺的紛紛加入,短劇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已從單純的內容比拼升級為涵蓋內容制作、流量運營和商業變現的全鏈條生態競爭。各平臺都在積極整合資源、創新模式,以期在這場競爭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