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的能源領域,一場深刻的智能化變革正在悄然發生。11月26日,省能源局公布了今年第四批煤礦智能化建設評定結果,山西大平煤業有限公司等26座煤礦成功獲得智能化礦井的認證。
近年來,山西省致力于推動煤炭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成效顯著。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超過50%的煤炭產能實現了智能化開采,30個綠色開采試點示范煤礦已建成,煤炭先進產能占比接近82%。至8月份,全省已累計建成智能化煤礦134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達到1564處,3200處井下固定崗位實現了無人值守,煤礦的本質安全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晉能控股集團長治公司三元煤業的綜采工作面,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令人矚目。隨著采煤機的啟動,煤炭被高效割離并自動運入煤倉。遍布各處的傳感器和攝像頭實時收集作業場景信息,并通過5G—700M地下無線網絡傳回數據中心,在大屏幕上清晰呈現。工作人員在信息調度中心即可全面掌控井下生產情況,實現實時視頻通話和遠程設備故障溝通。
智能化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帶來了安全性的顯著增強。在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寺河礦,一次甲烷氣樣不足導致的傳感器調校工作中斷事件,通過精準定位系統和井下無線通訊系統的快速響應,成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調校工作。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智能化技術在礦山管理中的高效應用。
潞安化工集團旗下的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首座5G+智能化試點示范煤礦。該公司引入AI視頻分析系統,實現了對煤礦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管理,大幅提高了生產安全性和效率。據統計,該公司井下采掘作業等危險崗位已累計減少300多人。
智能化建設在山西省的煤炭產業中已蔚然成風。晉城藍焰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成莊礦通過智聯、互聯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從“人工操作”到“智能集控”的轉變,生產力實現了質的飛躍。該礦機電管理部部長常杰表示,下一步將全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礦井持續安全高效發展。
然而,煤礦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也面臨著挑戰。井下作業場景特殊復雜,一些數字化場景在地面輕松實現,到了井下卻困難重重。為此,山西省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緊密合作,華為煤礦軍團全球總部落戶太原。晉能控股集團聯合華為公司成立了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公司,通過組建專業團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煤礦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經過三年的研發創新,虛擬現實、數字孿生、遠程控制、5G、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已在山西省的智能礦山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了煤炭產業的安全高效生產。如今,一座座智能化礦井正不斷運用“智慧”的力量,為山西省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