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新月異,“智能”這一詞匯已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具身智能,作為連接虛擬與現實世界的橋梁,正通過依附于物理實體,如人類或動物般的身體,去探索、認知并影響這個世界。在這一領域中,人形機器人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高級形態”。
構建一個人形機器人并非易事,它至少需要六大核心系統的協同工作:機械系統賦予其形態與動作;控制系統確保指令的精準執行;驅動系統提供動力源泉;感知系統使其能夠感知外界;人機交互系統實現與人類的溝通;而環境交互系統則讓其能與周遭環境進行互動。這些系統的集成,得益于近年來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認知推理、機器人學、博弈論與倫理學以及機器學習等學科的飛速發展。
在通用大模型的加持下,人形機器人擁有了更加“聰明”的頭腦。無論是語言大模型還是視覺大模型,都能幫助它們更好地理解文本與視覺信息,就像擁有了一個高度發達的大腦,使其能夠更深入地認識世界。與傳統機器學習相比,通用大模型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力、連續決策能力以及人機交互能力。例如,大語言模型能夠讓人形機器人更好地理解并應用高級語義知識,自動拆分任務,無需人工一步步指導。
多模態AI的興起,為人形機器人的快速發展與實際應用開辟了新的道路。通過跨模態學習,大模型能夠更有效地處理不同類型的信息,提升其智能與適應能力。然而,這也對數據與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青云智算憑借其高效提升資源使用率的優勢,在通用大模型訓練與互聯網企業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實際部署中,人形機器人需要面對的是特定環境與用戶需求。為了適應這些場景,可能需要基于通用大模型訓練出小型化、場景化的模型。這些小型模型的訓練所需算力遠低于通用大模型,具體需求取決于模型的復雜性與訓練數據集的大小。自建小型GPU數據中心,優化GPU資源利用率,成為了一個可行的選擇。
人形智能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體的終極形態,不僅在提高生產力、節省體力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更在情感陪伴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具身智能體必須能夠更多維地探索世界,實現智能的自動化。這要求我們在控制機器人的具身智能模型上不斷迭代與優化,提高開發效率。
青云為人形機器人的實際業務部署提供了靈活且全面的框架。通過云邊協同架構,根據任務需求與實時負載動態調整資源分配,優化云端與邊緣的資源使用。在邊緣節點部署輕量級模型與推理引擎,降低了對云端資源的依賴,減少了延遲。這種架構不僅提高了人形機器人的響應速度,還降低了運營成本。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形機器人正逐漸成為解決現實問題的關鍵。目前已有一些簡單的智能設備能夠幫助老年人完成日常任務,如去衛生間、輔助吃藥等。然而,在精細化與廣泛應用方面仍有待提升。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的載體,要具備人類般的操作能力,需要強大的推理能力與邊緣算力支持。而青云所擅長的云邊協同技術,正為人形機器人的持續演進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