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投圈和AI大模型領域的一樁仲裁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楊植麟通過公開文章詳細闡述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表達了對另一位卷入爭議的人物張予彤的支持。
關于此次仲裁事件中的持股未披露問題,楊植麟承認這是一個流程上的瑕疵。但他強調,循環智能及老股東們在月之暗面的持股比例早已確定,張予彤的持股行為是在這一安排之后進行的,兩者“相互獨立”。因此,張予彤的持股行為并未影響老股東們的利益。
這場由香港仲裁案引發的風波,不僅關系到月之暗面的未來發展,更可能成為科技創投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事件。
月之暗面旗下的AI產品Kimi,盡管在AI大模型賽道上起步較晚,但憑借強大的用戶基礎和活躍度,已成為國內大模型領域的佼佼者。據AI產品榜數據顯示,Kimi的網站訪問量已超過3200萬,全平臺月活用戶突破3600萬。Kimi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更被視為中國對抗國際AI巨頭OpenAI的重要力量。
Kimi的成功,讓月之暗面一躍成為大模型賽道上的估值最高的“獨角獸”。然而,伴隨著Kimi和月之暗面的崛起,一系列麻煩也隨之而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此次仲裁事件。
從時間線來看,月之暗面的發展節奏極快,這與其所處的AI大模型創業窗口期短密切相關。楊植麟曾表示,他們于2023年2月開始籌備第一輪融資,如果延遲到4月,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因此,月之暗面在融資和業務發展上采取了快速推進的策略。
然而,這種快速推進的策略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流程上的不完善等。此次仲裁事件中的持股未披露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但楊植麟認為,這是創業者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他強調,如果再讓他們選擇一次,他們還是會選擇先把公司做起來。
關于張予彤的持股問題,楊植麟表示,循環智能和月之暗面的分拆方案在前,張予彤的持股在后。因此,無論張予彤持有多少股份,都不會改變老股東的利益。他同時指出,張予彤在月之暗面的融資、戰略和業務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她的股份是對其未來多年持續工作的對價。
此次仲裁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創投圈對于成功和失敗的敏感態度。月之暗面和Kimi的崛起,讓一些未能參投的老股東感到失落和不滿。他們選擇通過仲裁來爭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直接訴諸法律。
盡管仲裁事件給月之暗面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但楊植麟表示,他更關注的是AI時代的機遇和競爭對手的挑戰。他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和團隊一起全力以赴把Kimi的技術和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才能讓月之暗面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