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領域,快手與抖音雖同為巨頭,但市場給予的期待卻大相徑庭。近期,快手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其股價在財報發布后連續兩日大幅下跌,累計跌幅超過15%。截至目前,快手的總市值約為2090億元,不僅與字節跳動此前傳聞的3000億美元估值相去甚遠,與其市值巔峰時期的1.7萬億港元也相差近90%。
從市盈率的角度來看,快手當前的市盈率為12.36倍,相比之下,騰訊的市盈率為20.14倍。作為一支科技股,快手的股價顯然被市場低估。然而,盡管市盈率偏低,快手的第三季度財報表現并不差勁。其營收達到915.14億元,同比增長13.11%,凈利潤39.5億元,同比增長24.4%。在直播業務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快手的廣告和電商業務卻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三季度,廣告業務收入達到176億元,同比增長20%,電商業務收入為42億元,同比增長17.5%。
財務健康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快手賬面上的現金及存款達到234億元,加上短期投資并扣除長期借款后,凈現金部分為418億元。這也是快手在面對市場壓力時的重要底氣之一。今年以來,快手頻繁進行股份回購,截至目前,已累計回購股份507萬股,涉及金額約為2.46億港元。
然而,快手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一方面,短視頻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騰訊旗下的視頻號依托微信龐大的用戶基礎,發展迅速。據估算,2023年視頻號的日活用戶將達到4.5億量級,而快手則在三季度剛剛突破4億日活。考慮到微信的巨大影響力,這一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同時,快手因下沉市場和普惠策略帶來的低俗視頻內容問題,近期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另一方面,快手的電商業務也面臨瓶頸。今年以來,國內電商行業進入調整期,直播電商的整體增速明顯放緩。隨著視頻號電商業務的加快推進,快手在電商領域的競爭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電商業務之所以被互聯網企業視為點金手,不僅因為其交易鏈路短,流量能直觀轉化為收入,還因為電商建設能帶動商家投流,形成站內閉環的廣告收入。據估算,快手去年廣告大盤中約有一半都是內循環廣告。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快手在電商領域采取了多項措施。過去一個季度,在戰略性新商扶持計劃的推動下,快手新入駐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30%。同時,泛貨架電商的GMV占比也提升至27%。然而,更根本的問題在于用戶規模。電商業務的GMV建立在平臺的DAU和MAU上,用戶規模是判斷平臺業務上限的重要指標。三季度,快手的用戶數據在奧運會熱場的情況下表現不錯,月活達到7.14億,環比增加2200萬人;日活更是突破了4億;用戶日均時長也增加了2.3分鐘,達到132分鐘。然而,拉長來看,快手的用戶增長已經逐漸進入瓶頸期。
在內容創新方面,快手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方向。短劇的興起為快手帶來了新的機遇。短劇不僅帶來了廣告收益的提升,還通過內容對用戶進行了再次提純。快手和抖音在短劇領域都有先行的優勢,而AI或許將成為快手翻身的重要機會。AI技術有望降低短劇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文生視頻大模型領域,快手走在了字節的前面。今年6月,快手自研的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正式上線,并受到了用戶的追捧。隨后,快手推出了多部由AI技術支持的短劇和電影短片。
“可靈”在短短三個月內迭代了9次,并采用了低價策略吸引用戶。然而,目前AI生成的視頻質量仍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生成內容,文生視頻大模型的成本問題也尚未解決。盡管老對手字節在大模型的產出上略顯滯后,但其恐怖的執行效率很快顯現,不僅在AI應用上遍及各個領域,還挖走了阿里大模型的關鍵人物。
除了AI和電商領域的挑戰外,快手內部也面臨一些不穩定因素。近期,快手核心場景的AI算法引擎部門負責人任愷已離職,此前已有多名副總裁級別的技術高管離職。這無疑給快手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創立之后的很多年里,快手常被視為理想主義的代表。它普惠、讓每個人都有被看見的機會;但商業規則卻像重力一樣,將這種理想拉回地面。如今,快手正站在十字路口,AI是其與抖音同臺競爭的最好機會。錯過這次機會,快手可能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