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件工程領域,一場由大模型技術引領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這一技術不僅降低了軟件開發的門檻,使得全民開發者、應用開發者和專業開發者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更極大地提升了開發效率,讓軟件開發過程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近日,在AICon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與應用大會的《鴻蒙生態下的AI助力移動應用開發新范式》技術專場上,來自華為、百度、騰訊云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的六位技術專家與學者,圍繞鴻蒙生態下人工智能技術在移動應用開發中的新應用,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隨著大模型技術在軟件和工程工具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的開發模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調查顯示,超過70%的開發者已經使用過或計劃使用AI輔助編程類工具,而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代碼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經是由AI自動生成,而非傳統的手寫代碼。
在這一背景下,無論是傳統的IDE廠商還是新興的IDE廠商,都在積極探索下一代開發模型。例如,VS Code在編輯功能上融入了AI思考,允許社區大模型和智能輔助開發工具接入其工具體系;而Cursor這一下一代AI IDE的雛形,則正在擺脫傳統IDE的束縛,探索AI內置的IDE新形態。
華為終端BG軟件部開發者平臺部的首席架構師指出,在鴻蒙生態下開發應用并非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站在全新的起點上。鴻蒙生態的未來思考包括智能化和立體化的體驗,以及不同設備和屏幕之間的交互方式。這些變化預示著開發應用程序、操作系統和技術組件的方式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在提升傳統開發模式生產效率的同時,大模型時代下的開發者工作習慣也在發生變化。從“以代碼為中心”到“以Prompt為中心”,開發者們將更加關注業務和目標,而非傳統的軟件開發流程。隨著AI Agent在軟件編程工程效率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面向下一代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的智能體也將對移動應用開發產生范式上的變革。
作為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的核心工具,DevEco Studio為開發者提供了一站式的開發平臺。它不僅具備基本的代碼開發、編譯構建及調測等功能,還擁有高效智能代碼編輯、多端雙向實時預覽、多端設備模擬仿真以及性能調優等特性。華為資深技術專家認為,AI是智能化的體現,而智能化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如程序分析、低代碼、減少交互步驟等。
DevEco Studio在這一領域進行了諸多嘗試,如探索用對話交互方式生成鴻蒙的特征,如元服務卡片,無需安裝即可快速調起程序。它還能讓開發者無需編寫代碼即可快速開發出元服務。在問題定位方面,DevEco Studio希望將這一過程變為向導式,指導開發者一步步解決問題,進一步簡化編碼步驟,通過一鍵式生成簡化復雜邏輯,并將性能領域的問題固化到工具中,通過場景找到對應問題,降低成本。
鴻蒙代碼編程AI助手DevEco CodeGenie則主要聚焦在代碼生成補全、智能知識問答和萬能卡片生成三大方向,旨在提升開發者的工作效率和代碼質量。它能夠根據開發者的自然語言描述生成相應的代碼片段,開發者只需描述所需代碼的功能,插件即可生成代碼并允許開發者直接將其復制到編輯區使用。
在智能知識問答方面,DevEco CodeGenie采用了一種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智能問答和搜索新模式,主要依賴大模型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來提供更精準的答案。這一模式無需依賴擴展塢或知識圖譜來理解用戶提問,而是直接利用大模型的自動推理能力為用戶提供與鴻蒙相關問題的準確答案。通過在大模型、搜索、數據和評測四個方面的優化,知識問答的準確率能夠達到85%以上。
百度資深研發工程師王初晴則分享了文心快碼與DevOps全流程的結合實踐。文心快碼是基于文心大模型的智能代碼助手,能夠生成更符合實際研發場景的優質代碼。百度提出了人機協同結對編程的理念,并成立了TIC組織。文心快碼與DevOps全流程的結合主要體現在研發能力的左移和智能化能力賦能DevOps平臺兩大方面。
騰訊云資深技術產品專家汪晟杰則探討了編碼智能體的愿景及其實現路徑。他認為,要想實現自動化生成高質量工程、降低開發者人數同時保持開發質量不下降的愿景,需要在模型構建、場景聚焦和企業知識庫三個方面深耕。知識庫建設對于編碼智能體的成功應用至關重要,騰訊云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知識庫的建設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長聘副教授楊溢龍則介紹了北航和華為聯合實驗室啟動的鴻蒙原生應用及元服務高質與高效生成項目。該項目旨在提高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的效率,通過引入智能化手段進行模型生成,并定義了一系列的交互模式來生成DSL。用戶只需描述模型的訴求,系統即可自動生成整個頁面,進一步提高開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