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鋰市場價格經歷了一波顯著上揚,短短兩個月內,其價格攀升超過25%,具體而言,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5月份的6.05萬元每噸躍升至7月份的7.7萬元每噸。此番漲價風波,主要歸咎于市場對供應端可能減產的預期情緒,加之相關核查整改消息的傳出,進一步加劇了業界對鋰資源供給缺口的憂慮。
然而,深入分析實際供需狀況,碳酸鋰市場短期內似乎難以擺脫過剩的陰影。下游鋰電池相關正極材料廠商對價格上漲持謹慎態度,更傾向于通過增加長期協議供應量來滿足生產需求。盡管剛需采購對價格構成一定支撐,但終端需求的實質性增長并未顯現。與此同時,供應端方面,憑借成本優勢的生產能力持續擴張,預計下半年國內外碳酸鋰供應量將繼續增加,過剩局面或將延續。
當前,鋰電池產業鏈正處于一場深度博弈之中,呈現出一種微妙的“弱平衡”狀態。上下游之間的供需拉鋸導致價格陷入僵持,常規需求難以支撐價格的大幅反彈,而高成本礦山的存在又為價格設定了底線。行業正經歷著漫長的產能出清過程,鋰價或在成本線附近波動,靜待新的供需平衡點的到來。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的鋰電池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2.9萬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江蘇省和湖南省的鋰電池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三省總和超過1.6萬家,占據了企業總數的半壁江山,高達57.98%。
天眼查的風險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鋰電池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15.29%,這一比例不容忽視,反映出行業內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與挑戰。
碳酸鋰市場的價格波動與供需狀況緊密相連,而鋰電池產業鏈的深度博弈則預示著行業正面臨轉型與調整的關鍵時期。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鋰電池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