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這一新興產業正在中國大地蓬勃興起,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新動力源泉。通過“低空+”的創新模式,無人機技術正深度融入城市治理、空中交通管理、應急救援等多個關鍵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價值。
在全國各地,低空經濟的發展勢頭愈發強勁。深圳率先行動,不僅建立了綜合性的無人機測試中心,還推出了智能化的管理平臺,為無人機產業的規范化、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廣東省更是形成了涵蓋研發、制造、應用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合肥、西安等城市也依托自身特色,精準布局低空經濟,加速構建生態完善的產業鏈體系。
展望未來,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隨著相關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善和技術創新的不斷突破,低空經濟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而到了2035年,這一數字更是有望攀升至3.5萬億元。低空經濟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潛力,為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從市場主體的角度來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且處于正常經營狀態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已超過8.4萬家。其中,僅在2025年,新增注冊的相關企業數量就達到了約1.2萬家,顯示出市場對該領域的強烈興趣和信心。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在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廣東省以超過1.1萬家的企業數量遙遙領先,山東省和江蘇省則分別擁有7000余家和4400余家相關企業。這些地區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良好的創新環境,成為了低空經濟發展的熱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低空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一些企業也面臨著司法案件等風險挑戰。據天眼查風險信息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5.32%。這提醒我們,在追求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風險防范和合規經營,確保低空經濟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