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浪潮中,華為云首席技術官張宇昕認為,這一波生成式AI技術的興起,與以往的技術變革截然不同。他強調,生成式AI不僅展現出了泛化與通用性,更讓所有企業都感受到了其帶來的巨大潛力和緊迫感。
張宇昕自1999年加入華為,至今已在華為云擔任CTO七年之久。他見證了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多次技術浪潮,而現在,他堅信生成式AI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他指出,雖然業界對AI技術的熱情高漲,但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高昂的成本、使用門檻高以及技術局限。
在此背景下,云廠商成為了大模型應用的重要推手。他們不僅提供算力、基礎設施和服務,還通過產業上下游的連接,推動技術的大面積應用。在眾多云廠商中,華為云獨樹一幟,選擇了難度較大的“AI for industry”路線,致力于將大模型率先應用于工業領域。
張宇昕指出,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擁有眾多領先行業和技術經驗,為AI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數據集和應用場景。在海南的創原會技術峰會上,他分享了多個工業領域的成功案例,如精煤生產、煉鋼、水泥制造等,展示了AI技術如何顯著提升這些行業的計算效率和生產效益。
在訪談中,張宇昕詳細闡述了華為云在AI領域的戰略和布局。他提到,華為云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相關戰略,并在2021年推出了盤古大模型,不斷迭代升級。他認為,中國要在AI領域構建優勢,必須充分發揮制造業的領先地位,將技術經驗轉化為AI數據集。
對于當前AI技術的局限性,張宇昕表示,雖然AI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存在許多不足,如解題能力有限、可控性差等。然而,他強調,企業不應等待技術完全成熟后再應用,而應與技術共同成長,通過產業實踐推動技術進步。
在談到云廠商在AI浪潮中的角色時,張宇昕指出,云是AI技術的最佳平臺,能夠匯聚算力、數據和應用場景。他強調,云廠商不僅要提供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還要幫助企業將經驗數字化,提升數據價值。
對于中美AI競爭,張宇昕認為,中國應走自己的特色道路,結合產業特點發展AI技術。他呼吁產業界和學界加強協作,共同推動AI技術的發展。同時,他也提醒企業不要對AI技術抱有過高期望,要理性看待其局限性。
在訪談的最后部分,張宇昕分享了華為云在AI原生方面的實踐和思考。他認為,要實現AI原生,企業需要在算力、業務系統、大模型構建和應用系統改造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他強調,這是一個長期迭代的過程,需要企業持續投入和努力。
張宇昕的訪談不僅展示了華為云在AI領域的戰略和布局,也為業界提供了寶貴的思考和啟示。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有更多行業和企業受益于這一技術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