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摩托車產業在2023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據統計,1至6月間,全市摩托車產量高達362.2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1%,產值更是躍升至536.02億元,增幅達到了27.9%。這一強勁勢頭,使得摩托車產業對全市工業產值的貢獻比重達到了33.5%,其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貢獻也占到了16.4%,無疑成為了驅動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慶摩托車企業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隆鑫、宗申、銀翔等企業在全國燃油摩托車銷量排行榜上穩居前列。而在電動摩托車領域,雅迪、愛瑪、臺鈴、綠源、小刀等品牌也持續發力,產量累計達到了123.7萬輛。
尤為海外市場成為了重慶摩托車產業的重要支柱。上半年,全市摩托車出口量達到了310.5萬輛,同比增長41.2%,出口金額也實現了48.4%的增長,達到133.61億元。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特別是東南亞市場的快速回暖,重慶摩托車出口迎來了新的增長機遇。隆鑫、宗申、銀翔、千里科技、航天巴山等企業成功躋身全國摩托車出口量前十。
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重慶正積極推動摩托車產業向高端化、電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上半年,中大排量高端摩托車產量同比增長了67%,達到約10萬輛;電動摩托車產量也實現了33%的增長,產量高達123.7萬輛。以“無極”、“賽科龍”、“魔方”等品牌為代表的中高端摩托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滿足了市場對高品質摩托車的新需求。
重慶摩托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多重利好的推動。一方面,海外市場復蘇、國家政策引導以及消費需求的釋放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禁限摩”政策的逐步松動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特別是隨著《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的即將實施,市場將更加傾向于安全、輕便的電動摩托車,為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增長潛力。同時,隨著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力,摩托車逐漸從交通工具轉變為休閑娛樂產品,高端市場潛力巨大。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多個大中城市調整了摩托車限制政策,為重慶摩托車產業在國內市場的拓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為了持續推動摩托車產業集群化、高端化、全球化發展,重慶將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將支持企業在中高端市場持續發力,加快提升電動摩托車規模;另一方面,將圍繞產業鏈圖譜,重點引進和培育智能駕駛系統、動力電池等核心配套項目,實現產業鏈的補強。還將鼓勵企業“抱團出海”,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和直銷模式;積極爭取更優化的政策環境;并引導金融資本支持產業發展;同時,支持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和技術創新,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