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AI)正逐步從理論走向實踐,其影響力也在逐年擴大。如果說2023年是生成式AI嶄露頭角的一年,2024年則是AI技術普及的關鍵之年,那么到了2025年,AI將迎來一個從廣泛應用到深度轉型的重要節點。在這一年里,AI不僅將在生產效率提升和業務流程優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將在醫療、金融、制造、教育等多個領域實現根本性的技術革新與商業模式變革。
在眾多AI技術的發展趨勢中,AI Agent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這一技術被視為實現AI在各行各業從概念到落地的重要橋梁。近期,福布斯發布了由Radical Ventures的風險投資家Rob Toews撰寫的2025年AI十大趨勢預測,為我們揭示了未來一年AI領域的可能走向。
Radical Ventures作為AI獨角獸Cohere的首位投資者,其投資眼光備受矚目。該公司目前估值已高達55億美元,并在2024年8月成功募集了近8億美元資金,創建了同類中最大的人工智能基金。其投資者陣容豪華,包括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的家族辦公室、被譽為“AI教母”的李飛飛、諾獎得主Geoffrey Hinton以及多家加拿大養老基金。
Rob Toews自2021年起已連續五年進行AI預測,雖然時間把握上略有差異,但其預測的準確性仍備受認可。對于2024年,Toews預測了微軟與OpenAI可能出現裂痕、Stability AI將倒閉等趨勢;而對于2023年,他則準確預測了GPT-4的發布時間以及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s)將逐漸耗盡數據等事件。
那么,在2025年,AI領域又將迎來哪些重大事件呢?首先,meta公司將開始對旗下的Llama模型進行收費。為了保持Llama與OpenAI、Anthropic等前沿模型的競爭力,meta每年需投入數十億美元。而到了2025年,meta將開始認真考慮Llama的盈利問題。不過,這并不意味著Llama將完全閉源,AI愛好者、學者、個人開發者和初創公司仍可免費使用,但大規模商業用戶可能需要支付費用。
關于AI領域的尺度定律(Scaling Law)的討論也在持續進行。雖然過去一段時間里,主要AI實驗室在擴展LLM時遇到了瓶頸,但這并不意味著尺度定律的終結。相反,它正在向其他數據模態轉變。例如,在機器人技術、生物學、世界建模等領域,尺度定律的應用才剛剛開始,這些領域的初創公司正在試圖識別并利用這些領域的尺度定律,以推動AI技術的發展。
在AI應用方面,Web Agent有望成為下一個殺手級應用。想象一下,你無需親自操作網頁,只需向AI助手發出指令,就能完成管理訂閱、支付賬單、預約醫生、網購商品等瑣碎任務。隨著語言與視覺基礎模型的持續進步以及推理時間計算的突破,Web Agent將迎來黃金時代。在2025年,Web Agent將成為AI領域下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應用。
同時,AI在語音交互方面也將取得顯著進展。隨著AI技術的多模態能力不斷提升,語音圖靈測試的實現成為可能。在這一測試中,AI需要通過語音與人類互動,其流暢度和表現力足以讓人無法分辨對面到底是AI還是真人。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克服延遲、模糊輸入處理、多輪對話記憶以及非語言信號解讀等技術難點。而到了2025年,語音AI有望取得跨越式進展,為語音圖靈測試的實現奠定基礎。
在巨頭方面,OpenAI等公司也將戰略重點轉向構建應用。雖然他們不會停止研究前沿大模型,但為了開發更高利潤率、更具差異化且用戶粘性更高的業務線,他們將大力推動推出更多自家應用和產品。例如,OpenAI的SearchGPT和Canvas等應用就是他們在這一方向上的嘗試。同時,他們還將與自己的重要客戶直接競爭,在搜索、編程、客戶服務、法律AI等領域展開激烈角逐。
最后,AI自主設計AI的趨勢也將成為主流。這一概念最早由圖靈的合作者I.J.Good提出,即一臺超智能機器可以超越人類所有智力活動,包括設計更好的機器。而到了2025年,這一研究方向將取得實質性進展。例如,Sakana AI團隊已經展示了一位AI科學家能夠完全自主地完成整個人工智能研究周期的能力,這標志著AI自主設計AI的時代即將到來。
總的來說,2025年將是AI領域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在這一年里,AI將實現從廣泛應用到深度轉型的關鍵跨越,推動各行各業的技術革新與商業模式變革。同時,我們也期待著AI在更多領域展現出其巨大的潛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