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繼續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回望過去一年,從模型端的激烈競爭到應用端的廣泛落地,AI領域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
兩年前,ChatGPT的問世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而今天,AI已不僅僅局限于聊天機器人,它正以多樣的形式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些變革,在2024年尤為顯著。
在模型端,OpenAI曾一度被視為行業的領頭羊。然而,隨著算力與數據瓶頸的顯現,其新模型的發布速度雖然依舊迅猛,但帶給市場的驚喜卻逐漸減弱。2024年5月,GPT-4o作為原生多模態模型亮相,憑借強大的性能一度占據榜首。隨后,o1和o3的推出,進一步提升了OpenAI在推理和適應能力上的表現。然而,高昂的成本和逐漸提升的基準,使得這些新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體驗感并未如預期般驚艷。
與此同時,其他AI企業的大模型也在快速迭代。Anthropic的Claude系列,從3到3.5,再到Sonnet和Haiku,性能持續提升;meta的Llama 3.2及其量化版本,也迅速擴大了應用場景;谷歌的Gemini在母公司的支持下,同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國內,阿里、百度、字節、騰訊等大廠,以及新興的“六小虎”們,也在大模型的研發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隨著各大企業在模型端的持續發力,OpenAI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據調研數據顯示,在閉源模型中,OpenAI的企業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50%降至34%,丟失的市場份額主要被Anthropic和谷歌瓜分。這一變化,標志著AI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在應用端,AI同樣取得了顯著的進展。Chatbot、AI陪伴、圖片編輯等應用霸榜各大下載和收入榜單。ChatGPT不僅在收入榜、下載榜和活躍用戶榜上均居首位,其強大的功能也深受用戶喜愛。Character.AI和Talkie AI等陪伴式AI產品的用戶黏性極高,每日使用時長遠超ChatGPT。在國內,豆包等AI產品也憑借其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大量用戶的青睞。
除了這些面向大眾的應用外,AI還在醫療、教育、能源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醫療機器人、生物醫學影像、數字療法等新技術已應用于尖端治療中;個性化學習、智能教學助手、沉浸式學習體驗等技術也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能源領域中的調配管理與優化、故障預測與維護系統也已投入日常使用。可以說,AI正在將觸手伸向幾乎所有的傳統或非傳統行業中。
隨著AI應用滲透率的提升,商業化也逐漸起步。在C端市場,AI應用大多采用訂閱制的變現方式。雖然價格各異,但大多數用戶都愿意為高質量的AI服務買單。在國內,文心一言等Chatbot主流產品也推出了付費會員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訂閱。而在文圖生視頻領域中,即夢、可靈等AI創作應用也通過月度、季度會員兌換積分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在B端市場,AI商業化同樣如火如荼。由于有了云服務的經驗借鑒,按Tokens/API接口調用次數收費已成為大多數大模型廠商的收費方式。然而,隨著基礎模型的優化和算力芯片的迭代,B端的AI商業化競爭也日益激烈。如何在價格戰中脫穎而出,成為AI大廠們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