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業的數智化轉型浪潮中,大數據底座成為了企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基石。隨著金融數據量的激增和業務復雜性的提升,構建一個高性能、高可靠性且安全的大數據底座,成為了金融機構的迫切需求。這一底座不僅要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處理需求,還要確保業務連續性和數據安全性,為金融創新與智能化服務提供堅實支撐。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許多金融機構選擇了基于成熟大數據解決方案的自主研發道路,結合實際業務場景,構建了“兩地三中心”的大數據底座架構。這一架構包括生產數據中心、同城災備中心和異地災備中心,旨在提升系統的容災能力和數據安全性。在構建過程中,金融機構面臨著多種選擇:是采用多產品異構架構的精簡方案,還是探索多產品深度融合的異構融合大數據底座創新方案。
中國銀聯便是這一探索過程中的先行者。銀聯在構建基于異構融合架構的大數據底座時,遇到了不少技術難題,但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成功找到了解決方案。銀聯的大數據底座不僅具備了高存儲、高性能、高可靠的基礎能力,還在技術多樣性、安全防護、資源利用率、服務連續性和易于迭代更新等方面實現了全面升級。
在技術多樣性方面,銀聯的大數據底座融合了多種大數據技術生態,既保障了核心架構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穩定,又對外部技術保持了開放態度。這種融合策略使得銀聯能夠靈活應對多樣化的業務挑戰,確保各種類型的數據資源都能被有效存儲、整合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安全防護方面,銀聯的大數據底座構建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控體系。通過多中心冗余存儲、數據完整性一致性保障、敏感信息安全存算用等措施,確保數據免受未經授權訪問、篡改、泄露和破壞。同時,銀聯還通過平臺化、系統化的流程主動避免或降低人為誤操作帶來的影響和損失。
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銀聯的大數據底座對各類型資源進行了合理化規劃和使用。通過應用工作負載的忙閑潮汐分類復用,實現了資源的有效調度和充分利用。這不僅降低了運維成本,還提升了系統的整體性能。
在服務連續性方面,銀聯的大數據底座具備城市級容災能力。通過數據處理流程的多地并行執行和互不干擾,確保了內外數據服務在發生城市級故障時仍能保持不中斷。同時,大數據底座還支持應用作業按多個業務連續性粒度執行任務,滿足了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
銀聯的異構融合架構大數據底座在建設過程中,采用了多種先進技術。底層集群異構策略使得各集群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滿足不同的數據處理需求。同時,對外提供高度標準、統一的公共工具與服務體系,降低了上層應用開發的技術門檻。對內則通過五大中心進行統一管控,形成了高效、智能、可信賴的內部管理體系。
在資源管理方面,銀聯的大數據底座實現了精細化利用。各異構集群服務定位明確,任務差異化運行。通過多模任務靈活部署和多種運行模式的支持,滿足了不同的業務連續性要求。同時,數據一致性保障機制的建立也確保了各集群間數據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自建設以來,銀聯的大數據底座在處理能力、任務調度、資源利用以及數據保護和恢復方面都表現出了卓越的性能和穩定性。通過先進的分布式計算框架和高效的數據處理算法,銀聯實現了高效可靠的數據處理和任務并發能力。同時,通過業務連續性要求多模運行和數據分類存儲與應用差異化服務,提升了數據存儲和資源利用能力。
銀聯的大數據底座建設不僅滿足了當前業務需求,還為未來的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金融行業的數智化轉型不斷深入,銀聯將繼續關注技術發展趨勢,不斷引入新技術、新方法,提升大數據底座的性能和功能,為企業在數據分析、業務預測、產品優化等領域取得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