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大模型賽道的價格戰已經持續了一年之久,而新年的鐘聲尚未敲響,價格戰卻再次升級。阿里云宣布對其2024年度的第三輪大模型服務進行降價,特別是通義千問視覺理解模型,降價幅度超過80%,這一消息無疑為市場再添一把火。
不僅如此,火山引擎在Force大會上同樣放出了大招,豆包視覺理解模型的價格再創新低,輸入價格僅為0.003元/千tokens,這意味著用戶僅需1元錢就可以處理284張720P的圖片。這一舉措迫使阿里云對其核心模型進行大幅降價,最高降幅達90%。百度智能云更是激進,宣布旗下的ENIRE Speed與ENIRE Lite兩款主打產品將全面免費開放。
火山引擎總裁譚待表示:“市場需要充分競爭,降低成本是技術優化的結果,只有做得最好才能活下來。”在這場大模型的軍備競賽中,豆包顯然想要通過價格戰來占據市場先機。然而,隨著字節的瘋狂內卷,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質疑聲:豆包的價格真的已經觸底了嗎?為什么大模型要如此激烈地卷價格?未來價格還會是企業拿單的關鍵因素嗎?
要理解大模型商家的降價策略,首先需要了解其商業模式。目前,各家提供的服務主要分為三種:基礎服務(模型推理)、模型精調和模型部署。其中,基礎服務是大模型最直接的應用方式,也是各大科技公司價格戰的主戰場。然而,降價并非毫無套路,各家在輸入和輸出價格上往往存在差異,這種細微的差別很容易成為企業的營銷手段。
以豆包為例,其通用模型Doubao Pro-32k的輸入價格雖然極具競爭力,但輸出價格卻與一些同行持平甚至更高。同樣,豆包最新的視覺理解模型Doubao-vision-pro-32k在輸入價格上也有所優惠,但輸出價格依然不菲。這種雙向計費的方式,使得用戶在選擇時不得不權衡利弊。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標準模型推理的降價確實可以降低中小開發者的成本,但一旦涉及到更深入的模型微調和部署服務,價格就并沒有那么親民了。這兩項服務一直都不是價格戰的主角,降價幅度也相對有限。
事實上,各大廠商之所以在基礎服務上大打價格戰,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吸引用戶和市場的關注。以字節跳動為例,雖然在大模型領域起步較晚,但自今年年中以來,便通過一輪又一輪的熱度制造,成功吸引了市場的眼球。豆包不僅在B端市場通過降價讓利意圖明顯,在C端市場也同樣全力以赴。
然而,盡管豆包在投放廣告上不計成本,用戶活躍度卻依然不盡如人意。據內部反思,豆包目前的用戶活躍度和使用時長增長幅度并不顯著,這構成了該類產品的隱形天花板。因此,字節管理層認為,更低門檻、更多模態的產品形式可能更具落地可能,這也是豆包將部分重點放在視頻模型上的本質原因。
因此,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像豆包這樣有背景的企業,都需要善于保持熱度。畢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酒好也怕巷子深。然而,隨著價格戰的持續升級,各大廠商也開始意識到,僅靠價格戰并不能長久立足。未來,技術實力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