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短劇創作領域迎來了一股技術革新潮,自動化生成短劇逐漸嶄露頭角。一部名為《九尾狐男妖愛上我》的短劇,憑借其全自動化制作的特色,在社交平臺上迅速走紅,累計播放量已輕松突破1.8億大關。令人驚訝的是,這部從角色到場景一應俱全的短劇,竟是由一人獨立完成。
據短劇背后的創作者辣糖透露,這類短劇的興起,與年初相關自動化工具的火爆密不可分。相較于傳統真人短劇那冗長的制作周期,自動化短劇的制作效率堪稱神速,最快僅需數小時便能完成,極大地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更令人驚嘆的是,這樣的短劇制作團隊甚至可以精簡至一人。
隨著自動化短劇市場的潛力逐漸顯現,一些大型內容平臺和公司也開始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然而,盡管前景看好,但在收入與商業化方面,這類短劇與傳統真人短劇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短劇平臺榜單“新腕兒”的主編張女士表示,目前自動化短劇市場尚未形成穩定規模,仍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
針對外界流傳的“低成本、高收益”說法,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否認。辣糖坦言,雖然部分自動化制作工具的費用確實不高,有的甚至低至幾十元,但實際的制作成本遠不止于此。設備投入、員工薪資等隱性成本同樣不容忽視。她強調,所謂的“月入50萬元”不過是天方夜譚,大多數從業者的月收入在五位數左右已是相當可觀。
另一位全職從事自動化短劇制作的從業者小朱也透露了自己的收入情況。他表示,目前自己每月的收入約為2萬元左右,雖然不算低,但遠未達到可以與成熟影視產業相媲美的水平。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穩定的收益鏈條。
盡管面臨諸多商業化挑戰,但自動化短劇以其快速迭代、輕量化制作等優勢,仍然吸引了眾多內容創作者的關注。這一新興領域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引領著短劇創作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