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文旅行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新質生產力的持續注入,數字化技術正驅動著文旅產品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文旅與科技的不斷碰撞,正催生出一系列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新文旅生態。
近年來,“文旅+”理念的快速發展,已成為賦能各行業的新趨勢,并逐步構建起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行業正逐步邁入“新文旅”時代,而沉浸式文旅體驗則成為這一時代的重要抓手。
據《全國智慧旅游發展報告2024》顯示,智慧旅游的沉浸式體驗愈發多元化,已有85.5%的游客體驗過沉浸式旅游活動。同時,《2024年智慧旅游圖譜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智慧旅游經濟總體規模已從2019年的432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0382億元,五年內實現了1.4倍的增長。
以常州天寧寺為例,這座著名的文化地標在去年的跨年活動中,首次采用了3D mapping特效,將天寧寺寶塔變為巨大的屏幕,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視聽盛宴。這場活動由隨幻科技參與制作,通過3D視覺內容、3D投影等數字技術,將大雄寶殿兩側的日晷流轉等創意以立體投影影像的形式投射至寶塔周圍,結合燈光與音樂,演繹出“萬象更新”“萬家燈火”“萬億之城”三大篇章,令人震撼。
而在鄭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作為4A級景區,通過數字化運營賦能服務,為游客打造了全沉浸式游園觀劇體驗。景區內共有21個劇場,總時長近700分鐘,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演出時長最長的戲劇聚落群之一。劇目設計以中原文化、黃河文明為根基,依托高度集成化與智能數字系統,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與心靈享受。
上海豫園燈會也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山海經》中的場景以AR技術結合實景的方式呈現在游客面前,融非遺藝術燈彩、沉浸式國風體驗、線上線下趣味互動于一體,打造了一場亦真亦幻的游園燈會。游客只需掃碼,就能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親身上演一場“云游山海奇豫記”。
不僅如此,VR大空間項目也正在加速落地。HTC等多個VR大空間體驗展在虛擬空間中真實還原了現實世界,使游客獲得無比沉浸的“實感”體驗。例如,《消失的法老》VR大空間登陸上海、成都等地,讓人們不出國門就能領略古埃及的神秘文化;而巴黎圣母院擴增實境沉浸式體驗展則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舉辦,成為科技與文化融合的新典范。
在安徽,安徽文投與瞬息宇宙合作,共同推進AI+XR技術在大空間領域的首度落地實踐。通過引進瞬息宇宙旗下的創新XR產品“瞬息魔方”沉浸式體驗,加速安徽省文旅元宇宙產業的發展。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資源,將通過AI+XR技術,為游客帶來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文旅消費呈現大眾化、個性化趨勢的今天,AI技術正賦能文旅產業,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各大旅游平臺發布的AI大模型,從行前攻略到行中實時信息,再到行后服務,都在多維度提升用戶的旅游體驗。
科技融合文旅,不僅推動了文旅產品的創新,也帶來了新的營銷方式。隨幻科技為麥當勞和三星堆打造的3D數字麥當勞街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街區融合了三星堆文化元素,讓主播在其中進行直播,為觀眾帶來了古今交融的視聽享受。
而河南博物院則通過新奇的“考古體驗”和豐富的文創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婦好鸮尊立體拼裝積木、古錢幣巧克力、云紋銅禁冰箱貼等文創產品,不僅在國內熱銷,還遠銷國外,把中國故事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同時,也面臨著千篇一律的融合而非真正創新的挑戰。張家界大庸古城就是一個例子,盡管其投資巨大,但由于缺乏創新,導致客流慘淡,面臨巨額虧損。相比之下,廣東千古情景區則通過融合本土元素和高科技舞臺機械,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為大灣區爆款文旅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