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孤獨癥康復領域,一項令人矚目的合作正在悄然改變著行業的面貌。知名特需兒童康復機構“大米和小米”與全球科技巨頭亞馬遜云科技攜手,共同推出了國內首個基于大模型的完整生成式AI解決方案——RICE AI。
這一創新之舉的背后,是“大米和小米”副總裁王占偉對行業未來的深刻洞察。在加入“大米和小米”時,他便明確了目標:在AI能力涌現的時代,中國康復機構,尤其是“大米和小米”,有望在科技產品中脫穎而出。他相信,孤獨癥行業乃至特需兒童領域,在AI的助力下,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優勢。
近年來,孤獨癥等特殊需求兒童康復產業在中國雖然仍處于發展初期,但已展現出驚人的市場潛力。據統計,中國僅0到18歲的孤獨癥、注意力障礙、語言障礙人群的市場規模就已達到9600億元,且隨著診斷水平的提高,這一規模還在快速增長。然而,傳統的康復模式重人工、耗時長、成本高,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AI技術的介入為傳統特需兒童康復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RICE AI的推出,正是這一改變的生動體現。該解決方案在基座大模型、專業知識、康復大數據結合的基礎上,為特需兒童提供評估、康復干預、居家訓練等方面的支持。具體應用包括康復訓練的AI評估系統和為居家干預的家長提供AI教具、AI繪本等。
AI評估系統能夠基于大數據生成干預策略,將評估報告時間從3小時降到1分鐘以內,將督導效能提高2.3倍,從而解放康復師和督導的重復性工作,讓他們有更多精力與孩子互動和制定更好的解決策略。而AI繪本則能將孤獨癥教學繪本的生產周期從2個月縮短到10分鐘,并滿足更多個性化的需求,使居家干預變得更加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RICE AI的應用不僅局限于孤獨癥領域,還在向語言障礙、學習困難等領域延伸。例如,“大米和小米”首批開始測試的兒童發音能力測評系統,在兩周內就吸引了約2000人測試。這一系統能夠給出完整性、準確性、流暢性等方面的評估和學習建議,幫助孩子糾正發音問題。
在AI技術的推動下,中國孤獨癥康復機構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從1990年代的1家,發展到如今的數百家,甚至更多。然而,盡管機構數量大幅增加,但孤獨癥家庭的需求仍然遠遠未能被滿足。知識和資源的缺乏,仍然是孤獨癥家庭面對的最大問題。因此,RICE AI的推出,無疑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對于“大米和小米”而言,與亞馬遜云科技的合作不僅實現了技術的突破,還推動了行業的普惠發展。通過科技手段,他們希望能夠更快地實現規模化,滿足更多特需孩子的需求。王占偉表示:“一對一的方式很難實現,但是通過科技的手段可以實現,去滿足千萬特需孩子的需求。”
RICE AI的成功推出也離不開“大米和小米”多年來的數據積累。他們自創立之初就注重大數據的儲備和線上化訓練,如今已積累了8000萬組康復數據,涉及2萬多個案,有干預標簽超過200萬個,以及200多萬的督導決策數據。這些數據為開發現象級AI產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展望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中國孤獨癥康復行業將迎來更多的變革和機遇。而“大米和小米”與亞馬遜云科技的合作,無疑為這一變革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盡管AI技術在孤獨癥康復領域的應用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但已有研究表明,真人與孤獨癥患者互動時所傳遞的信息量過大,容易讓后者感到壓力和焦慮。而仿人的社交機器人則有助于緩解這一情緒。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的發展,陪伴式AI將成為孤獨癥康復領域的重要趨勢。
然而,技術的發展仍需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家人的關愛、來自專業人士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支持,仍然是孤獨癥康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推動技術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關注人的需求,讓科技真正服務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