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的曙光中,上海華山醫院的一間病房內見證了科技與醫學融合的奇跡。一名女性患者,僅憑意念,在腦海中勾勒出“2025新年快樂”的祝福,這一思維活動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被精準捕捉并解碼,同時驅動機械手做出愛心手勢,傳遞出世界上首段由意念操控的新年祝福。
這一壯舉標志著中國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突破,由上海腦虎科技與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攜手完成,得益于天橋腦科學研究院的支持。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侵入式柔性腦機接口技術,不僅實現了動作的實時解碼,更在語言解碼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尤其是對漢語的解碼。
在植入腦機接口設備僅僅五天后,這位患者便展現了對142個常用漢語音節高達71%的解碼準確率,解碼速度每分鐘可達40個漢字,且單字解碼延遲低于100毫秒。更為先進的是,該技術首次將大腦信號直接接入大語言模型,達到了漢語解碼的頂尖水平,填補了國內外多項技術空白。
漢語解碼的復雜性遠高于其他語言,因其涉及聲調、詞義及字詞順序的精確匹配,任何偏差都會導致語句失去意義。而腦虎科技的研究團隊,通過利用龐大的中文腦電數據集,成功突破了技術壁壘,實現了漢語語言的實時解碼。
在全球范圍內,腦機接口技術正處于蓬勃發展期,其中,Neuralink以其侵入式硬核技術為代表,在運動解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如癱瘓患者通過意念控制機械臂等。然而,語言解碼被視為該領域的最前沿,全球范圍內涉足此領域的科學家寥寥無幾。此前,僅有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Edward Chang教授實現了英語的解碼。
2024年,腦虎科技與華山醫院團隊在漢語實時解碼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256通道植入式柔性腦機接口,成功實現了一例漢語實時解碼臨床試驗,受試者是一名語言區占位的腦腫瘤癲癇患者。該患者不僅能夠實時意念合成漢語,還能驅動“數字人”進行對話,甚至將語言神經信號轉化為指令,操控靈巧手。
在另一項臨床試驗中,一名21歲的運動區占位癲癇患者通過使用腦虎科技的設備,成功控制了微信、電子郵件、淘寶等數字應用,以及智能家居設備和輪椅,展現了該技術在幫助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巨大潛力。
腦虎科技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陶虎教授表示,腦虎科技的目標是趕超Neuralink,不僅在運動解碼方面取得成果,更要在語言解碼,尤其是難度更高的中文語言解碼上實現突破。陶虎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克服中文“418個音節+4個語調”的解碼難題,利用中文腦電數據集,成功研發出中文語言實時解碼算法。
腦虎科技的CEO彭雷指出,語言解碼的成功不僅為失語患者帶來了恢復語言功能的希望,更可能為健康人群實現人腦與AI大模型的直接連接和交互提供可能,甚至實現科幻小說中的思維交流,塑造“最強大腦”。
陶虎教授還分享了腦虎科技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機遇。在初創階段,盡管多家風投對腦虎科技表示興趣,但考慮到商業化周期長,紛紛退縮。幸運的是,他們得到了陳天橋的支持。陳天橋是一位扎根上海、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與慈善家,他對解碼語言充滿熱情,并資助了全球最成功的腦機接口解碼英語研究。在陳天橋的推動下,腦虎科技不僅獲得了首筆3000萬元的投資,還吸引了紅杉資本等多家頂級風投的加入。
陳天橋與雒芊芊夫婦出于對大腦感知及其對人類行為影響的濃厚興趣,于2016年創辦了天橋腦科學研究院,致力于推動大腦探知、大腦疾病治療及大腦功能開發三大領域的研究。他們與世界頂級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揭開大腦接收信息并轉化為行動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