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區的中關村論壇會議上,一系列機器人產品的精彩展示吸引了眾多目光,這些高科技產品彰顯了海淀區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強勁實力。
海淀區正全力推進“數據要素”生態的構建與發展。近日,海淀區數據要素產業發展大會順利召開,會上正式揭牌成立了海淀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和海淀數據要素場景實驗室。同時,大會還發布了首批高質量語料庫、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方案以及針對人工智能訓練數據的版權合規護航服務能力。
海淀區數據局局長劉杰在會上指出,自數據局成立以來,海淀區積極爭取各級試點任務,旨在通過普惠的算力、優質的數據和先鋒的應用場景,加速培育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生產力。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在發言中表示,海淀區數據要素生態產業聯盟的籌備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該聯盟由海國投集團旗下的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及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共同發起,旨在加快構建開放合作的數據要素生態體系。
唐超強調,成立數據要素生態產業聯盟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聯盟將聚焦北京數據“一區三中心”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海淀區的區位優勢,匯聚各方資源,推動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發展。
海國投集團董事長張國斌在會上表示,數據要素事業是集團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集團將依托海淀區的區位優勢、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結合自身產業優勢,打造高品質的“數據要素×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加強數據要素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布局,構建高效、高質、可持續的產業發展生態。
海淀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海淀區在數據要素產業的發展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該中心將在北京市政數局、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和海淀區數據局的指導下,聯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各類數據商及第三方服務機構,為海淀區的數據要素及人工智能企業提供一站式產業服務,涵蓋數據確權、合規、流通、交易及資產化等多個環節。
海淀區表示,這一系列措施旨在貫徹落實多項重要文件與會議精神,包括《“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依托北京市數據流通利用增值協作網絡,推動“數據要素×”與“AI+”的疊加效應,打造“數據要素+AI”產業服務生態。海淀區將以“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為指引,一體化頂層設計打造數據要素產業全鏈條服務,推動算力、算法與數據的融合創新。
作為全國AI產業的聚集地,海淀區擁有37所高校,其中21所高校開設了AI本科專業,并集聚了14家AI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和1.23萬名科研人員。海淀區還擁有101位AI 2000全球頂級學者,占北京市的80%以上。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海淀區在AI領域的深厚底蘊和強大實力。
唐超透露,目前海淀區共有1300多家AI大模型企業和芯片企業,涵蓋了AI芯片、框架、大模型及集成應用等全產業鏈條。在備案的大模型數量方面,海淀區共備案了66款大模型,占北京市的70%以上。
在推動AI產業發展方面,海淀區將從政策、核心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支持三個方面開展工作。政策層面,將出臺一系列措施和實施方案,對大模型所需的技術算力、數據場景等關鍵要素給予精準引導和資金支持。核心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要素供給方面,將加快布局北京AI公共算力平臺和數據運營平臺,推動AI語料中心的建設。資金支持方面,將設立中關村科學城成長基金,通過母基金和成長直投基金的投資矩陣,加大AI領域項目的資金投資供給。
海淀區將繼續圍繞AI產業高地進行戰略部署,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高質量數據的開放流通。同時,海淀區還在積極謀劃AI創新街區,以清華五道口為核心區域,打造基于AI技術賦能的綜合城市智能體,進一步提升AI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