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熱潮中,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概念一度被視為技術信仰的巔峰。然而,隨著2025年的到來,這一信仰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命運似乎與早期的“區塊鏈信仰”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李開復,這位在業界頗具影響力的科技大佬,近期在接受采訪時坦言,自己早已放棄了追尋AGI的夢想。他直言,現實是殘酷的,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夢想只能是空中樓閣。李開復的選擇,無疑為整個行業敲響了一記警鐘——在理想與生存之間,許多公司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
不僅如此,知名投資人朱嘯虎也對AGI持懷疑態度。他比喻說,追求AGI就像當年中國搞高能粒子對撞機一樣,投入巨大卻未必能帶來預期的回報。瀾舟科技創始人周明同樣表示,他更關注大模型如何服務客戶,如何計算好投資回報率,而非遙不可及的AGI。
回望過去,每當新的技術革命來臨,總會伴隨著各種信仰的興起。從區塊鏈到元宇宙,再到如今的AI大模型,無一例外。然而,這些信仰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泡沫和風險。區塊鏈的狂熱過后,留下的是無數韭菜的淚水;元宇宙的喧囂散去,留下的只是一地雞毛。
在AI大模型領域,同樣不乏這樣的例子。一些初創公司為了追逐AGI的夢想,不惜一切代價投入研發,然而最終卻面臨資金鏈斷裂、團隊解散等困境。例如,竹間智能宣布停工半年,Stability AI遭遇嚴重財務危機,波形智能解散等事件,都讓人不禁對AGI的未來產生懷疑。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行業巨頭OpenAI,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壓力。為了維持公司的運營和發展,OpenAI正在考慮將營利性子公司轉變為公益企業,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公司的運營和業務。這一舉動無疑透露出行業巨頭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
除了OpenAI,國內外其他大模型公司也或多或少面臨著各種挑戰。一些公司因為缺乏合適的商業化路徑而陷入困境,甚至不得不尋求出售或并購。而那些曾經對AGI充滿熱情的創業者們,如今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李開復還透露,自己從信仰Scaling Law到懷疑它只花了一年時間。這主要是因為Scaling Law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速度逐漸放緩,數據增長也接近瓶頸,深度學習的發展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意味著,即便是大公司也難以保證能夠持續投入巨額資金來開發更好的模型。
在這樣的背景下,AI大模型初創公司的困境愈發凸顯。它們缺乏盈利模式,難以獲得持續的資金支持。即便“信仰AGI”的故事講得再動聽,也無法掩蓋它們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尷尬處境。融資成為它們活下去的唯一途徑,而“信仰”則更多地成為了一種融資的手段。
然而,盡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AGI的未來。畢竟,技術的發展是不斷進步的,未來的可能性也是無限的。但是,對于當前的AI大模型公司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在保證生存的同時繼續追求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AGI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投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理性和務實的態度,不被短期的泡沫和狂熱所迷惑。
總之,AI大模型的“AGI信仰”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是一個重新審視自己、調整方向的時刻。只有那些能夠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保持持續創新能力的公司,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