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學術不端的消息在教育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位曾榮獲浙江大學頂級榮譽“竺可楨獎學金”的女生,因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期間涉及AI輔助的學術造假行為,已被該校勒令退學。
據悉,這位女生在2023年的一次課程作業中,利用ChatGPT這一人工智能工具對數據進行了篡改,導致作業成果與原始數據產生了明顯的不一致。這一不當行為很快就被她MIT的導師察覺,隨后導師迅速采取行動,要求她撤回兩篇已接受但尚未發表的論文,并最終作出了開除她的決定。
面對這一嚴重后果,該女生在近期的一篇公開文章中表達了深深的悔意:“當我深刻意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時,卻已無法挽回?!彼脑捳Z中透露出對過往行為的深刻反省與無奈。
此事件不僅再次敲響了學術誠信的警鐘,也引發了人們對于AI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深入討論。如何在享受AI帶來的便利與效率的同時,確保學術研究的真實性和公正性,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