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新年伊始,A股市場遭遇了意外的波動,元旦后的首個交易周便遭遇了快速的下滑,緊接著的第二周雖然有所企穩,但整體趨勢依然向下。然而,在這股下跌的洪流中,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卻如異軍突起,為市場帶來了一抹不同尋常的亮色。
從1月7日下午開始,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愈發強勁,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1月10日上午。在短短幾天內,這一板塊成為了大盤中最為耀眼的明星,截至10日收盤,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當周累計漲幅達到了9.77%。
探究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此番大漲的背后原因,不難發現,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25 CES全球消費電子展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這場盛會匯聚了來自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家企業,其中不乏323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在展會上,人工智能(AI)無疑是最為熱門的議題,從AI芯片到AI技術驅動的新應用與解決方案,無處不在。
受到海外市場熱點的影響,A股市場的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也迅速作出了反應。盡管CES展會尚未在北京時間1月7日開幕,但國內資金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布局,當天午后,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便強勢拉升,帶動大盤出現反彈。
隨后,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傳出更是為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火上澆油。1月7日晚間,中央發布了《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人形機器人等技術的研發應用。緊接著,英偉達董事長黃仁勛在CES年會上宣布了公司下一階段的目標是physical AI,并發布了Cosmos世界基礎模型。馬斯克也在采訪中透露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的生產計劃。
這些消息如同催化劑一般,進一步推動了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的上漲。1月8日,養老機器人概念股麥迪科技一字漲停,成為市場的焦點。而在隨后的交易日中,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繼續高歌猛進,多只個股漲停,板塊整體漲幅顯著。
這一波漲幅較大的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中,不乏公募基金的身影。以漲幅最大的肇民科技為例,其股東前10中就有3只公募基金。然而,并非所有人形機器人概念股都受到了公募基金的青睞,麥迪科技雖然連續漲停,但截至三季度末,其股東中并未發現公募基金的身影。
一些外資機構也對人形機器人概念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例如,震裕科技和五洲新春的股東中就出現了大量外資機構的身影。這些外資機構的持股數量較大,顯示出他們對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看好。
對于人形機器人概念的未來走勢,多家機構紛紛給出了積極的預測。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51億美元,復合增長率將超過56%。華安證券則認為,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進入量產元年,特斯拉optimus等國內外領先企業已經開啟了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計劃。
中信證券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特斯拉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包括總成、減速器、絲杠和靈巧手等。同時,國海證券也指出,雖然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在經歷了短期反彈后可能面臨獲利盤和套牢盤的雙重考驗,但整體來看,這一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依然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