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底,斯坦福大學發布了一項名為“小鎮模擬游戲”的AI實驗項目,該項目展示了25個AI角色自主交談、建立關系并制定計劃的能力,引發了業界的轟動。這一創新讓人們開始期待具備自主意識和決策能力的AI助手的到來。然而,一年后的今天,盡管AI Agent的概念在科技界炙手可熱,但市場上所謂的“Agent”產品卻大多只是具備自然語言理解能力的對話機器人,遠未達到人們的期望。
這種“形似神不似”的現象在AI硬件領域同樣存在。2024年10月,智能戒指品牌Oura推出了最新款Oura Ring 4,并加入了AI功能,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估值超過50億美金。然而,業內普遍認為,Oura的成功主要歸功于其健康追蹤功能,而非AI技術。相比之下,那些主打AI的硬件產品,如AI Pin和Rabbit R1,卻遭遇了市場的冷遇。
2024年,AI Agent市場呈現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景象。一方面,科技巨頭如微軟、谷歌和OpenAI紛紛布局AI Agent領域,推出了各自的產品和計劃。例如,微軟宣布將在Dynamics 365業務應用平臺上部署10款AI Agent,服務于企業的銷售、會計和客戶服務等領域;谷歌則發布了Gemini 2.0多模態大模型,并內置了三款AI Agent。另一方面,市場上的AI Agent產品大多未能達到用戶的期望,存在性能不穩定、輸出不精確等問題。
AI Agent的技術進步也在不斷推進。根據Lilian Weng的公式,AI Agent由LLM(大型語言模型)、Memory(記憶機制)、Planning skills(規劃能力)和Tool use(工具使用)組成。近年來,這些技術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例如,OpenAI提出了System 1/2 thinking技術,讓AI模型具備了更強的推理能力;谷歌DeepMind則開發了Talker-Reasoner框架,通過“雙引擎”模式提升了AI Agent解決復雜任務的能力。記憶機制、工具使用和規劃能力等方面的進步也為AI Agent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資本市場上,AI Agent也成為了投資人的新寵。2024年,國內AI領域發生了317起融資案例,其中AI Agent項目獲得了18起融資,與大模型項目并列成為最受關注的方向。投資人認為,垂直領域的AI Agent作為一種新興B2B軟件,有望成為比SaaS市場更大的新興市場,可能催生出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
盡管市場上尚未出現真正的“全能Agent”,但在垂直領域,AI Agent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例如,在編程領域,Cursor等AI編程工具已經能夠幫助程序員自動生成代碼;在問卷調查和分析領域,Outset等AI Agent能夠替代傳統的人工調查和分析工作。這些垂直領域的AI Agent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成本,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商業價值。
展望未來,AI Agent有望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成熟,AI Agent將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時,AI Agent的發展也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和應用,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