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界傳來了一則令人頗感新奇的新聞:微軟斥資17億美元,用于一項與“糞便”相關的項目。這里的“糞便”并非隱喻,而是實指人類與動物的排泄物。
據悉,微軟在AI領域的業務,涵蓋Copilot、必應AI搜索及OpenAI的ChatGPT等,這些服務的運行能耗巨大。特別是GPT-4模型的一次訓練,就需要消耗五六千萬度電,同時排放出1.2萬至1.5萬噸的二氧化碳,這一數字相當于3000多輛燃油車一年的排放量。
微軟在2024財年的碳排放量相比2020年增長了23.4%,其中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量更是激增了168%。面對AI業務帶來的高能耗和碳排放挑戰,微軟采取了一項大膽舉措:與生物科技公司Vaulted Deep簽訂協議,計劃在未來十幾年內處理高達490萬噸的碳當量。
根據協議,Vaulted Deep將利用人類糞便、動物糞便以及造紙廠污泥等有機廢物,將其轉化為“生物泥漿”,并通過高壓技術注入地下1500米的巖層中進行封存。這一舉措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有效處理有毒污染物。
此次合作不僅為微軟帶來了碳信用額度,還使其能夠通過美國的45Q稅收碳信用機制獲得每噸最高85美元的稅收抵免。這一舉措還有助于提升微軟在資本市場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評分,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并降低其融資成本。
然而,也有環保組織對微軟的這一做法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真正的減碳行動應該從源頭上減少排放,而不是僅僅通過購買碳信用額度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