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這一科技巨頭旗下的明星產品,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升級挑戰。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深度報道,Alexa的升級版推出時間被迫延遲,這一變動或許與亞馬遜內部的管理困境息息相關。
Alexa,這個被寄予厚望的AI助手,原本計劃通過融入大語言模型,實現功能的全面飛躍。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原有算法與大語言模型的融合過程中出現了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使得這一進程步履維艱。產業下游的公司也因此受到影響,新產品的推出計劃被迫擱淺。
亞馬遜的科技團隊并未放棄,他們正在積極應對這一挑戰,試圖將Alexa從一個簡單的語音助手,轉變為一個能夠完成復雜任務的AI代理。這個愿景的實現,需要克服一系列技術難題,包括“幻覺”現象(即AI給出錯誤的答案)、響應速度、以及可靠性等。
據亞馬遜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領隊Rohit Prasad透露,Alexa在推出前仍需解決幾道技術障礙。其中,“捏造答案”的問題尤為棘手,Prasad表示:“這仍然是行業內一個尚未知曉答案的問題,但我們正在極其努力地解決它。”
亞馬遜希望將Alexa從一個僅能播放音樂、設置鬧鐘的簡單助手,轉變為一個個性化的私人管家。這將包括從推薦餐廳到根據個人的睡眠周期調節臥室燈光等各種功能。然而,這一轉變并非易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復雜且繁多。
自ChatGPT推出以來,生成式AI的熱潮席卷了整個科技行業。微軟、谷歌、meta等公司紛紛將生成式AI嵌入其計算平臺,增強了軟件的服務。相比之下,亞馬遜的Alexa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批評者質疑亞馬遜是否能及時解決其技術和組織上的困境,以與競爭對手抗衡。
據曾在亞馬遜語音助手團隊工作的員工透露,Alexa的人工智能研究與開發工作經歷了多年,但一直飽受復雜情況的困擾。特別是在將更簡單、預先定義好的算法與更強大但不可預測的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切換和結合時,研究團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亞馬遜回應稱,他們正在努力使語音助手能提供更加主動和強大的幫助。然而,這一過程并非簡單地將大型語言模型疊加到Alexa服務上就能實現。亞馬遜前Alexa首席架構師Prasad透露,公司上個月發布的內部亞馬遜Nova模型,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誕生的。
作為代理運行的Alexa,其“大腦”必須能調用數百個第三方軟件和服務。然而,這卻帶來了極大的復雜性。Alexa用戶既期望快速響應又期望極高的準確度,而這與基于語音和語言模式的統計性詞匯預測軟件(即當今生成式AI的固有概率性質)相悖。在為助手注入新的生成式功能的同時,保留其原始屬性也存在困難。
盡管大型語言模型具有強大的聊天屬性,但亞馬遜仍需謹慎行事。因為一旦AI給出錯誤的答案,將嚴重損害公司的品牌和聲譽。為此,亞馬遜計劃聘請專家來塑造AI的個性、聲音和措辭,以保持Alexa用戶的熟悉感。
面對這一系列的挑戰,亞馬遜的Alexa團隊仍在努力前行。然而,如何在已然強手如云的生成式AI領域占領有利生態位,仍是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